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亚洲华尔街日报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亚洲华尔街日报(The Asian Wall Street Journal)
亚洲华尔街日报(The Asian Wall Street Journal)

亚洲华尔街日报官方网站网址:http://www.wsj-asia.com/

亚洲华尔街日报简介 编辑本段回目录

  亚洲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sia),一份以亚洲读者为对象的财经报纸,提供全球的商业和财经新闻和分析。

  亚洲华尔街日报成立于1976年,现有9个印刷中心和15个分社:曼谷、北京、河内、香港、雅加达、吉隆坡、马尼拉、孟买、新德里、首尔、上海、新加坡、悉尼、台北和东京。总部设于香港,拥有超过75名记者、13名编辑、2名评论版编辑,现任总编辑为John Bussey. 该报亦转载华盛顿邮报的新闻和专栏评论。

  亚洲华尔街日报由道琼斯公司拥有,英文原名为Asian Wall Street Journal,现名于2005年10月17日开始使用。同时,《亚洲华尔街日报》由大开版改为小开版。

  《亚洲华尔街日报》自创刊起,一直面向亚洲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政府官员,致力于为该地区的读者传递本地区及全球重要的商业新闻和财经信息。自1985年"亚洲商业读者调查"成立以来,它在每次调查中都被评选为"最重要的财经读物".在连续三年(2001年-2003年)获得"亚洲出版协会"颁发的"最佳出版物"奖之后,在2004年它再次获得该协会颁发的四项大奖。

亚洲华尔街日报的运作 编辑本段回目录

  这家亚洲地区市场份额最高的商业刊物,究竟是如何做商业新闻的?

  面前一杯清水,加上一副几乎没有任何变化的语调,蔡翔祁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如此平淡无味。然而,这并不能掩盖在他简单字词背后的锐气。

  经常登陆《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的一位媒体人士所说,《华尔街日报》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用极为简单的字句,堆积出一针见血的信息。这些话似乎同样可以搬到蔡翔祁身上。

  作为《亚洲华尔街日报》创办以来的第六任主编,蔡翔祁在他就任的七个年头里,使该报发生了显而易见的变化。除了继续对亚洲金融风暴和SARS等重大事件的及时报道以外,他在《日报》中增加了“网络”版面,以及每周五出炉的“个人生活与理财(Personal Journal)”板块,用大幅版面报道与个人理财和生活方式相关的内容。

  作为全球最活跃的商业地区,亚洲传媒市场的商业潜力,正在诱使全球媒体大亨扩大对该地区的投入,其中包括覆盖亚洲地区的报刊杂志。成立于 1976年的《亚洲华尔街日报》,似乎在这个领域抢先了半个身位。据美国媒体研究公司CMR的数据,该报在亚洲地区的市场占有率为17.2%,处于第一位。

  采编模式全球化

  技术革新正在改变报刊传统的采编方式,比如说,电子邮件成为了蔡翔祁最主要的沟通渠道。1993年,当他从菲律宾的《海峡时报》加入《亚洲华尔街日报》马尼拉分社时,后者还没有电子邮件系统。现在,电子邮件系统几乎成为了该报采编的生命线。

  “现在的工作,可以说是通过互动式邮件实时进行的。”蔡翔祁介绍说,《华尔街日报》共有四个版本,包括欧洲版、美国版、亚洲版和在线版。亚洲版的编辑把报道文章放到互联网上,做成一个列表。于是,欧洲和美国的同事就能同步了解,他们可以查看这个列表并且做出修改。

  惯用的一种方式叫做电子邮件组。《华尔街日报》的记者和编辑会根据当前焦点,由相关人员建立特定主题的电子邮件组,比如说像汽车、纺织、旅游和航空等主要行业都有固定的组,甚至还有恐怖主义组,所有跟恐怖主义相关的文章都会放进这个组。当有一篇新的文章放到邮件组里,其他曾经做过相关报道、或者有相关背景知识的人,就可以对文章进行改进,例如“哦,我知道这件事情,这个恐怖组织中有个人就叫什么名字”。这样一来,信息更新的速度就会非常快。

  除了电子邮件以外,电话也是常用的沟通工具。蔡翔祁每天都要参加两次电话会议,一次是在香港时间的早上八点,跟欧洲和美国沟通;一次是在晚上十点半,跟美国总部沟通。

  “正在发生的全球化,使得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整合我们资源,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现在的确是比以前进步多了,例如我们现在可以从全球范围内寻找到想要的专家,报道显得更加深刻,更加丰富,更加一针见血。”蔡翔祁说,“你要想从报纸上看出这种变化来?很简单,拿起一张报纸看标题下的署名来源,你就能感觉到。”

  编辑味很浓的报纸

  “一份编辑味很浓(Editor-heavy)的报纸”,这是蔡翔祁形容《亚洲华尔街日报》时所用的话。这份报纸总共有四个层级的阅读体制。记者在写好稿件以后,首先要由所在分社的社长(Bureau Chief)把关;随后,稿件会到达新闻编辑(News Editor)处,进行组版;接下来,稿件会传到纽约总部的文字编辑(Copy Editor)手里,对文字拼写、句子语法、结构逻辑等进行审定;最后,由终审编辑(Slot Editor)对文字编辑的修改把关。在每一个环节中,审阅稿件的编辑很多时候都不止一个人。

  “这个过程是非常有效的,可以提高文章的质量,因为它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可以对稿件提出问题。” 蔡翔祁说,“如果只有记者对稿件把关,那么由于他对所在领域非常熟悉,就有可能会把专业的东西当成是常识,而编辑代表是读者的角度。他们会对记者说:虽然你的文章充满了信息,但是不容易理解;又或者是缺少了一些必要的信息。”

  此外,编辑还可以从其他三个渠道获得报道,包括琼斯通讯社新闻库、华盛顿邮报新闻库、以及欧洲版和美洲版记者撰写的报道库。所有的文字编辑和终审编辑,都集中在纽约总部。三个不同版本报纸内容的后期处理,都由这些人共同负责。

  编辑和记者必须要遵循两个最基本的原则,那就是准确性和公正性。“记者报道必须是确实无误的。如果他无法知道事件是否属实,那么至少要向读者交代他是怎么知道这个事件的。比如说,当甲透露说某个观点是对,但不敢确定,那么在报道时我们可以说,‘甲说这个观点是对的’。无论最终这个观点是否正确,我们把选择的权力交给了读者。”蔡翔祁说,“同样重要的是公平性,我们努力做到的是,报道能够有两个方面的观点。例如,当有人说乙公司表现欠佳,我们就会把这个观点转告给该公司,并听取他们的反应。”

  也正因为这两个原则,蔡翔祁对商业经营没有任何的责任,发行、广告等业务都与他无关。“在这里,采编和商业运营之间,有一堵推不倒的墙。”蔡翔祁说,“另外一堵墙是新闻与评论分离。这样一来,新闻既不会受商业运营的影响,也不会受评论和观点的影响。”

  当然,蔡翔祁并不否认商业运营对于报纸的重要性。他说,商业运营和内容都同样重要,但是,两者必须要严格分开,因为如果不分开,整个运作就有可能垮掉。

  “如果新闻非常重要,那就要告知读者,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挡。一个报纸的名声是需要很多年才积累起来,如果读者不相信你的报道,那么从长期来说你就会失去了读者,从而最终失去了客户。”

  冲突是难以避免的

  报道的选题主要有两个来源。第一个来源,是当地记者通过各种渠道所得到的信息。“我们知道,当地记者更加清楚发生了什么事件,因为他们就住在当地,跟当地人接触。”蔡翔祁说,“通常的做法是,记者会给分社社长发信息说,可能或者已经发生什么事情。分社社长就会叫他继续调查下去,等记者找到更多的信息以后,就会决定究竟是否做这个报道。”

  大部分的选题,都是通过这种形式获得的。《亚洲华尔街日报》的记者都有不同的侧重领域,这些记者会把他们的精力放在所在领域中。“通常,他们对发生的事情有着敏锐的嗅觉,他们掌握和积累了大量资料,与某些关键人物、公司和机构保持很好的往来关系。因此,他们经常能够在事情发生当时甚至还没发生的时候就能有所了解,并将这些事情及其造成的影响以一种非常有说服力的方式告诉读者。”蔡翔祁说。

  第二种方式,是编辑的策划。编辑会提出一些领域,然后让记者去思考,进而决定是否继续下去。比方说,编辑对记者说:有很多人认为农业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你对此怎么看,你认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这时,编辑不会说让记者去写这样一个报道,而是叫他们去思考,然后把思考的结果告诉编辑。

  蔡翔祁同意这样一个比方:记者所提供的就像是半成品(不是原材料);会有很多编辑对这个半成品进行加工,直到出现在报纸版面上。

  记者和编辑的冲突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大多数记者会认识到,编辑是在帮他们,使报道更为到位。另外,记者还可以更换自己的报道领域,以积累更为丰富的经验。”

  他介绍说,《亚洲华尔街日报》有一个类似于交流学习的项目,就是让那些很有潜力的记者在编辑室呆上一段时间,这样他会对编辑这一块有更深的了解,了解编辑想要的是什么,并且向那些优秀的编辑学习。

  蔡翔祁说,“我觉得所有的记者都得当一阵的编辑,因为这样可以使你更加清楚地知道另一方是如何运作的。对于记者来说,这是职业发展的重要一步。”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亚洲华尔街日报”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亚洲华尔街日报 《华尔街日报》 个人理财 亚洲金融风暴 全球化 半成品 华盛顿邮报 市场份额 市场占有率 广告 电话会议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