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劳务消费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什么是劳务消费编辑本段回目录

  所谓劳务消费,是指家庭花钱购买的各种服务,如修理、理发、旅游、请保姆等,这部分消费是家庭消费必不可少的。劳务消费的主要目的是方便、美化家庭生活,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

劳务消费的特点[1]编辑本段回目录

  与实物消费对比,劳务消费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活动性;

  即劳务消费的对象也就是劳务常常作为一种活动体现出来,一般不具有实物形态;

劳务消费在内容上呈现活动性。劳务消费是对提供的活动的消费,尽管这种活动的提供可能要借助一定的实物工具才得以实现(如消费网络信息需要借助计算机及其它相关的物质的工具),但劳务消费品本身一般并不具备实物形态。,所以,活动性也叫无形性。

  (2)同一性;

  即劳务消费的过程同时就是劳务生产的过程;

  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不可分离,同步进行,这是劳务消费的一个鲜明特征。在大多数情况下,劳务的生产过程一旦结束,劳务的消费过程也随之终结。劳务是不可储备的,不像实物消费品那样常常在生产过程结束后,才能进入流通过程,可以储备、运输,只要你愿意,就能够使它发生空间位置的转移。对劳务消费的这一特征,马克思曾经有过一段形象的描绘,他说:“一个歌唱家为我提供的服务,满足了我的审美的需要,但是,我所享受的,只是同歌唱家分不开的活动,他的劳动即歌唱一停止,我的享受也就结束。”

  (3)依赖性;

  即劳务的提供对于劳动者个人的能力、素质的依赖程度较高;

  劳务消费对劳务提供者本身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无论是实物消费品的生产还是劳务的生产,都离不开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结合。尽管如此,在两种消费品的生产过程中,它们对于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依赖性却不一样。我们在肯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可以为劳务的生产提供更为优越便利的条件的同时,还应该看到,它们毕竟不能代替劳动者本身的技艺和创造能力,或者更确切地说,劳务的生产主要依靠的是劳动力本身的作用、依靠活劳动的作用,尤其在精神生产领域,如科学、文化、艺术、信息服务等方面,需要极为复杂的脑力劳动,更加依赖于劳动者个人的创造性活动。显然,这与实物消费品生产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生产的产品越多,经济效益就越高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4)差异性;

  即消费者对于劳务消费效果的评价由于缺乏显性的客观标准,一般具有较大差异。

  与那些从生产流水线上走下来的实物消费品不同,劳务消费品的质量评价和检验很难采用统一的标准。很显然,一方面,由于服务人员自身的主观因素,如心理状态、精神面貌等的影响,即使由同一服务人员提供的劳务,其质量也完全可能有不同的水准。比如,哪怕是一个蜚声全世界的著名球星,他也不可能场场奉献精彩的球技;而具备一定实力的一般球员,如果他对于某场球赛十分重视,并且自始至终奋力拼搏,他的当场表现却完全可能令人赏心悦目。另一方面,由于消费者直接参与劳务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于是消费者本身的因素,如知识水平、兴趣、消费偏好消费习惯消费力等也直接影响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就像到某地去旅游,有人兴趣盎然、流连忘返,也有人觉得索然无味、败兴而归,究其缘由,如果暂且把景点等环境的因素撇开,那么很有可能是导游的服务质量及游客自身欣赏水平或者说欣赏能力的问题了。

发展劳务消费的作用[1]编辑本段回目录

  (1)能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

  人们的消费需要层次是不断递升的,这是一个规律。在这一规律作用下,人们消费需要的满足,不仅要体现在物质方面,而且要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不仅要体现在数量方面,而且要体现在质量方面;不仅要体现在生存方面,而且要体现在享受和发展方面。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务消费能够适应这一要求,不断完善人们的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水平、消费层次,满足人们的物质尤其是精神文化需要,从而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2)有利于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一些劳务消费的发展,如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等,可以直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而另一些劳务消费的发展,如钟点厨师、保姆、维修、搬家、家教及代办事务等,有利于促进家务劳动社会化,增加消费者的闲暇时间,以利于开展多种多样的闲暇消费活动,丰富消费生活,提高消费质量和消费者自身素质。总之,大力发展劳务消费从其整体上看都是有利于劳动者素质提高的,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从而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3)有利于促进就业,增加有效需求,解决供需矛盾;

  我国是劳动力资源异常丰富的国家,就业压力异常巨大。随着各级国家机构、事业单位全方位改革的进行,尤其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向着更深的层次、向着市场化的层面推进,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向城市,我国正面临着空前严峻的就业压力。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大力发展劳务消费便是一项重要措施。劳务行业,一般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能够吸纳大量的劳动力。

  (4)大大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繁荣。

  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产业发展的历程和趋势证明,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必将沿着“三二一” 的序列变化,而我国的第三产业一直比较落后,占GDP的比重也较低,1985年为28.5%、1990年为31.3%、1995年为30.7%、2000年为33.2%、2001年为33.6%,严重背离了世界产业结构的发展潮流,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还比较落后。因此,大力发展劳务消费,振兴第三产业,对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及社会经济的全面繁荣,意义巨大。

影响劳务消费发展的因素[1]编辑本段回目录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

  (3)劳务消费市场的发育程度;

  (4)消费者的消费力状况。

劳务消费发展的基本趋势[1]编辑本段回目录

  (1)劳务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持续提高;

  (2)劳务消费社会化和市场化的程度越来越高;

  (3)劳务消费内部结构中高层次部分的比重不断增加。

劳务消费市场化编辑本段回目录

  所谓劳务消费市场化,是指劳务消费品进入市场,通过市场供求的变化,调节、满足人们的劳务消费需求。

  在今天,与之须臾不可分离的一个概念是劳务消费社会化,我们甚至经常把劳务消费社会化和劳务消费市场化并列起来讲。当然,两者有着严格的区分界限,劳务消费社会化是针对过去那种一味依靠家庭成员的自给性劳务满足消费需求的情况而言的,是一种非自给性的劳务。但是,这种非自给性的、社会化的劳务一定是商品性的劳务吗?答案显然是不能一概而论。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居于家庭之外的社会劳务,有些是商品性的,可以花钱买得到,有些则不是商品性的,是由政府、企事业单位“包起来”“统起来”的,甚至凭票供应。而到了今天,建立在较为发达的商品经济基础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给性劳务变得越来越少,商品性劳务越来越多,这也就意味着,居于家庭之外的社会化劳务正更多地表现为商品的形式。或者说,在今天逐步走向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商品正取得愈益广泛而普遍的形式,以至于社会化劳务和商品性劳务越来越融为一体,劳务消费社会化和劳务消费市场化的内涵也越来越趋向一致。因此,尽管劳务消费社会化是劳务消费自给化走向劳务消费市场化的桥梁、纽带,是实现劳务消费市场化的必然前提、唯一途径,这是符合逻辑的客观事实,但在现实的市场经济实践中,基于用语简练的需要,我们把劳务消费社会化忽略掉,单提劳务消费市场化,也是完全可以的。

劳务消费市场化的现实意义

  在过去的很长时期内,由于我国的生产力水平非常落后,人们的消费水平整体较低,消费结构极不合理,尤其是劳务消费所占的份额太小,劳务消费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过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劳务作为一种商品,不仅其生产、流通客观上要求市场化,劳务消费也提出了市场化的必然要求。劳务消费市场化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务消费市场化是改善人们消费结构,提升消费层次,更好满足消费需要必不可少的手段;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不太合理,一是恩格尔系数过高,二是包括精神文化消费在内的劳务消费整体水平偏低,这就影响着消费水平、消费质量的提高。因此,只有想方设法发展劳务消费,尤其是借助市场这个中介,使劳务的供给既能在宏观上满足全体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又能在微观上满足单个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真正发挥市场在调节劳务消费中的积极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数量更多和种类更丰富的劳务,才能最终有益于人们消费结构的改善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更全面地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的需求,确保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

  (2)劳务消费市场化是增加闲暇、提高人的素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竞争的有效途径;

  市场经济是竞争异常激烈的经济,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只有那些文化程度高、综合素质好而又时刻注重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的人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增加文化教育、科技培训等方面的劳务消费,以及实现其他方面的劳务消费的市场化,促进家务劳动社会化,为自己赢得更多的闲暇时间开展发展性、智力性等积极的闲暇消费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是一条非常有效和极为重要的途径。北京市的一次调查表明,目前北京市居民家庭平均每天花在做饭、洗衣、照料老人小孩等家务劳动上的时间,男的是2.8小时,女的是4.2小时,而29~45岁年龄组每天锻炼身体的时间平均不到5分钟。显然,目前人们的家务劳动压力太大,劳务消费市场化程度太低,闲暇时间太少,非常不利于人们开展闲暇消费活动,从而大大妨碍了人们体力、智力的恢复,影响人们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抑制了人们的竞争能力,这是需要引起重视和尽快加以解决的问题。

  (3)劳务消费市场化是扩大就业、优化产业结构、活跃经济的需要;

  当世界产业结构的潮流正不断向着“三二一”的趋势演进、升级时,鼓励劳务消费,积极促进劳务消费市场化,实现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劳务供求中的自动调节作用,是劳务的主要提供部门即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的现实需要。与此同时,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的人们也对劳务消费尤其是劳务消费的市场化提出了迫切需求。据国家统计局1998年7月对北京、广州、上海等7个城市的调查,需要家电维修、上门送报、家庭教师、看护老人小孩病人、净菜送货等17项服务的家庭数量占到70%,有707万个城市家庭需要提供各项服务,累计有2000万个临时就业机会。可见,发展第三产业,拓展劳务领域的潜力是相当大的,只要措施得力,方法得当,目前城市市场劳务消费供不应求的状况应能有所改观;而劳务消费市场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一旦得以解决,劳务消费在人们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就会增长,人们的消费水平与消费质量就能进一步提高。这时,劳务消费需求增加,劳务市场繁荣,必然带动劳务的提供部门即第三产业的加速成长,进而不仅能够使整个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社会经济更加活跃,而且使扩大就业,消除失业人口的生活贫困成为自然的结果。

  (4)劳务消费市场化是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客观要求。

  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完善、不成熟,培育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需要建设包括劳务市场在内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市场。劳务消费是消费结构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劳务消费不市场化,就会影响整个消费的市场化,影响整个市场体系的发育、成熟,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我国过去常常把劳务消费作为一种“福利”,采取非市场化的分配方式,由政府“包起来”“统起来”,使得个人消费缺乏自主性和选择性,不仅限制了劳务消费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到整个消费水平的提高,最终影响到社会生产的全面合理发展。可见,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这种轻视劳务消费,忽略劳务消费市场化对整个社会消费与生产的积极作用的做法与我们今天正在建设中的市场经济精神是格格不入的。只有大力发展劳务消费,当劳务市场消费品市场金融市场信息市场等等都建立和规范了,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才会完善,这样才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的丰富。

劳务消费市场化的对策措施

  (1)有关部门要为劳务市场的启动、拓展制定配套的政策与措施,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

  (2)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服务市场的的开拓,提高第三产业的市场化程度;

  (3)积极推动服务业产业化、连锁化、规模化发展,促使劳务消费市场向更广、更深的层次拓展;

  (4)不断建立和健全劳务消费市场法律法规,合理调节劳务消费价格。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1. 1.0 1.1 1.2 1.3 《消费经济学》湖南师范大学,第九章 劳务消费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劳务消费”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劳务消费 GDP 产业 产业化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优化 产品 人力资本 供应 信息市场 信息服务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