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厦门大学网站网址:http://www.xmu.edu.cn/
厦门大学简介 编辑本段回目录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
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建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我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 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现任校长为朱崇实教授,党委书记为朱之文。
1985年来,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建校迄今,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14万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50多人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1个学院(含55个系),拥有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1个专业可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217 个专业可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79个专业可招收本科生;拥有1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2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8个学科项目列入国家“九五”“211工程”建设,11个学科项目列入国家“十五”“211工程”建设,11个创新平台和基地被列为国家“985工程”二期建设。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有专任教师228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29人;两院院士18人(含双聘院士8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博士生导师458人,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人,列入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5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1人、讲座教授9人;有2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35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0195人,硕士生12213人,博士生2023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1000余人。2005年,学校以全优的成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学校设有8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2005年,科技部、教育部正式批准厦门大学设立国家大学科技园。2006年,2项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4-2006年在Nature和Science 上发表4篇论文。厦门大学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实力雄厚,台湾研究、南洋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等成果居国内高校前列。
学校已与美、英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10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2004年与美国华盛顿大学等7所高校签订了“全球七校联盟”合作协议,2005 年,联盟高校扩大为8所。在对台交流方面,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难以替代的人文优势,已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交流的重要高校。
学校占地7868亩(524.5公顷),校园环绕厦门湾,依山傍海,成为国内公认的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一。校舍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411万册。校园高速信息网络建设的规模、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成为CERNET2的主接点之一。
目前,厦门大学正昂首阔步朝着“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
文化传统 编辑本段回目录
厦门大学的校训
1921年,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时即把"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定为校训。"自强不息"引自《周易?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嘉庚先生选定的校训体现了中国儒家文化的精髓。
厦门大学的校歌
自强!自强!学海何洋洋!谁欤操钥必其藏?鹭江深且长,致吾知于无央。吁嗟乎,南方之强!吁嗟乎,南方之强!自强!自强!人生何茫茫!谁欤普渡驾慈航?鹭江深且长,充吾爱于无疆。吁嗟乎,南方之强!吁嗟乎,南方之强!(作曲:赵元任 作词:郑贞文)
厦门大学内迁长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新任校长萨本栋立即带领师生迁往鼓浪屿。但他知道,鼓浪屿也不能久留。经与福建省主席陈仪协商,决定内迁长汀办学。1937年12月20日起,厦大停课,24日开始迁移。1938年1月开学。长汀时期,办学条件极为艰苦,但成就巨大。学生从最初的196人增加到1945年的1044人,学系从9个发展到15个,其中,厦大工科毕业生共400多人,产生了院士15人,美国工程院院士1人,大学校长 5人。 1946年6月1日上午,当厦大最后一批人员返厦时,长汀人民送来一块匾额,上书“南方之强”四个大字,对厦大在长汀所经历的峥嵘岁月给予最高的赞美。
校友回馈母校的传统
厦门大学在其发展史上的每一个时期都有校友扶持的足迹,厦大的发展凝聚了海内外校友的心血,这在国内高教界是众所周知。厦大的早期建筑多是陈嘉庚、李光前等爱国华侨捐资兴建的。这种善举在厦大形成一种风尚。2001年,由爱国华侨和厦大校友捐资兴建的嘉庚楼群及嘉庚广场落成。目前在厦大有12种奖学金由校友提供基金。每年4月6日校庆,各地校友会均集会庆祝。
校园环境 编辑本段回目录
厦门大学校园包括校本部和漳州校区。
本部位于厦门岛南端,背山面海,占地近2500亩,校园中心是芙蓉湖。本部保存有大量的嘉庚先生风格的建筑,具有中西合壁的特征,现已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漳州校区位于漳州龙海,占地2568亩左右,与本部一海之隔,其建筑风格与本部一脉相承。另有海韵校区、集美校区3000亩正在建设中。
校舍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10万册,仪器设备总值5亿元。
轶闻掌故 编辑本段回目录
鲁迅、林语堂的厦大时光
20世纪20年代中期是陈嘉庚事业的颠峰时期,校长林文庆也想在厦大一展抱负。恰逢中国北方政局动荡,奉系军阀入关,厉行恐怖政治,教员欠薪严重,于是在厦大高薪吸引力之下,北京许多名教授南迁。先是林语堂于1926年5月到厦大,9月就任厦大文科主任,继而,林请来了鲁迅、《北京晨报》副刊主编孙伏园、研究中国古史权威学者顾颉刚、中西交通史权威学者张星烺、国学大师沈兼士、罗常培等,使小小的私立厦门大学一时朝气蓬勃,颇有北大南迁之景象。尽管鲁迅当时与林语堂私交甚好,但鲁迅本人对厦门和厦大是颇多微词的(参阅《两地书》)。
鲁迅对校长[[林文庆的旧派作风不满,对理科主任刘树杞掌握财权,仗势催肥理科、挤压文科、克扣文科经费的行为尤其不满。刘对鲁迅多方刁难,违背了出版鲁迅学术著作的诺言,还三次要他移住所,最后一次派他住在理科大厦的地窖,鲁迅气得“目瞪口呆,胡须尽翘起来 ”。当时鲁迅有请辞之意,学生即发起驱刘运动,于是学校提前放假。在单调的厦门这样寂寞地呆着,鲁迅想到一句话形容厦大:“硬将一排洋房,摆在荒岛的海边上。”鲁迅还是能闷中取乐的。他说当时博学楼正好住单身,而兼爱楼住的是“有夫人者”,“颇可笑”。1927年1月,鲁迅受不了厦大复杂的人际关系,投奔广州中山大学就任文科主任,与夫人许广平会合,结束了厦大的单身生活。之后不久林语堂也被排挤,离开了厦大。1926年秋季的厦大,本、预科学生共330人,教师却有75人,平均每位教师只教 4.4个学生,有的专业课选修的学生仅一两人。一个人占一个教授,而当时每个教授薪水少则三百元。鲁迅在《两地书》中提到:“这里的动物学系,全班只有一人,天天和教员对坐而听讲。”
福建省第一个中共党支部诞生在厦大
1926年2月,中共厦门大学第一个党支部在囊萤楼111室(罗扬才的宿舍)成立,罗扬才任支部书记。该党支部也是中共福建省第一个党支部,比朱毛红军到达福建还早。罗扬才也是福建省第一个革命烈士。罗是广东大埔县人。这间宿舍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景润的遭际
陈景润高中未毕业即以同等学历考入厦门大学(1949年)。曾报名参加军干校未获准。当时厦大学习条件好,同班只4名学生,倒有4位教授和1个助教。1953年毕业,去北京当中学教师。但陈口齿不清,北京四中校长不让他上讲台,只能批改作业。后来干脆令其“停职回乡养病”。陈在家乡闽侯困扃不堪,被迫摆烟摊当了小贩。走到这地步,陈的故事和今日北大毕业卖肉的陆某几乎一样,但后续发展却大不一样。这事传到厦大校长王亚南那里,引起惊动。1954年,王亚南将陈景润调回厦门大学数学系当资料员。陈景润是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和《数论导引》第一批忠实的读者。陈景润的第一篇论文是关于华林问题,被送往华罗庚处,被华看中,王亚南立刻放人,结果陈景润在1957年再次调到北京,在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工作,终成一代大家。
流行音乐名家的厦大缘分
1987年,北京女高中生王靖雯考入厦大生物系,但报到前一天,她的父亲叫她不要上大学了,直接去香港。于是厦大错失一位杰出校友,流行音乐乐坛却多了一个天后,这就是后来的王菲。
1990年,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学生高晓松到厦门“体验生活”,住在厦大学生宿舍楼的楼梯口,混迹于校园的“校中村”东边社(现已拆除)。高很快被厦大女生征服,和一位新闻系广告专业的女生恋爱。生活在厦大当时浓烈的台湾流行音乐氛围中,高的作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厦门,高晓松写出了《同桌的你》、《冬季校园》等传世名作,终成90年代校园歌曲的领军人物。厦大使清华校友中少了一个优秀工程师,却多了一个重量级音乐人。
知名校友 编辑本段回目录
学校历史 编辑本段回目录
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
1924年6月,厦门大学三百多师生因学潮离校迁上海,成立了“大厦大学筹备处”。“大厦”即“厦大”之颠倒,后来取“光大华夏”之意定名大夏大学。大夏大学是1951年成立的华东师范大学的主要前身之一。
1937年7月,陈嘉庚将厦门大学无条件献给国家,交给政府接办,厦门大学遂改为国立大学。
1937年12月,因抗战战火将波及厦门,厦门大学内迁长汀。直至1946年6月,全部迁返厦门。长汀办学是厦门大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校长萨本栋起了关键作用。
1952年全国高校调整,厦门大学定位为文理科综合性大学,其下属工学院迁出并入南京工学院。1962年厦门大学被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目前是中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大学,也是中国“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教育部、福建省、厦门市共建)的一批高水平大学之一。
陈嘉庚 编辑本段回目录
陈嘉庚(1874~1961年)又名甲庚,字科次,福建同安人(今属厦门集美),爱国侨领,著名教育家、实业家。他17岁往新加坡,佐父经营顺安米号,1906年起开始经营橡胶业,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橡胶大王”。1911年加入中国同盟会,积极募款资助辛亥革命。1913年兴办集美学校,以后陆续在集美创办水产学校、商业学校、农林学校、国学专科学校、幼稚师范学校等,同时还设立科学馆、图书馆、医院。仅1918~1933年,他承担集美学校的各种费用就达480余万元。1919年开始筹办厦门大学,1921年正式开学,1923年,又将自己在新加坡的大成橡胶园和陈嘉庚公司股本三分之一拨作厦大基金。
1928年,任山东惨祸筹赈会会长,筹集130余万元救济受难同胞。抗战爆发后,任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领导该会在一年内募集抗日捐款1.44亿元,支援祖国抗战;还组织华侨机工3200多人回国服务。1940年,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参观陕甘宁边区后指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新加坡沦陷,陈嘉庚避居印度爪哇,抗战胜利后才安全返回新加坡。1945年11月8日,重庆各界为他举行安全庆祝大会,毛泽东送给他一幅“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亲笔题词。1949年6月,应毛泽东邀请作为华侨首席代表到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及开国大典。1950年正式回国定居。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侨联主席等职。
陈嘉庚晚年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对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扩建和充实上。从1950~1961年,个人拨给集美学校的补助款达500万元。他一生在海内外兴办、资助的学校达100多所,累计费用达1亿美元。
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在北京病逝。8月15日,首都各界2000多人举行公祭仪式,周恩来总理主祭,毛泽东、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送了花圈。8月20日,陈嘉庚灵柩运抵厦门,安葬于集美鳌园。
1990年3月11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把2963号小行星命名为“陈嘉庚星”。2004年10月,中共厦门市委、市政府举行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30周年座谈会,全国政协、全国侨联、国务院侨办、省市领导出席了大会。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
标签: 厦门大学 中国科学院 中山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协商 南京工学院 复旦大学 山东大学 清华大学 经济特区 美国华盛顿大学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