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生态管理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生态管理(Ecosystem Management)

什么是生态管理 编辑本段回目录

  生态管理(ecosystem management,也有学者称之为eco-management),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美国,90年代成为研究和实践的热门。但由于自身的复杂性,生态管理无论是作为理论还是实践至今仍处于发展中。生态管理的理论基础非常广泛,它跨越了生态学、生物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环境科学、资源科学和系统论等学科领域。不同的机构和学者从不同的视角给出了关于生态管理的定义,下面仅举比较有影响的几种:

  1、美国土地管理局把生态管理定义为通过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原理的相互作用来以一种能保护长期的生态持续性、自然多样性和景观生产率的方式对生态和物理系统进行的管理。

  2、美国森林服务局从森林管理的角度定义生态管理为:自然资源管理的一种整体性方法,它超越了森林的各单个部分的分割性方法,融合了自然资源管理的人类学、生态学和物理维度,目的是获得所有资源的可持续性。

  3、Robert C.Szaro等人认为:生态系统管理是这样一种方法,它试图让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为人们与其生活环境的互动来参与制定可持续的方案,目的是修复和维持健康、生产率、生物多样性和全面的生活。

  4、Peter F.Brussard等把生态管理定义为,以这样一种方式来管理不同规模的地区,目标是在生态系统的服务和生态资源得到保护的同时,维持适度的人类使用和谋生选择。

  5、环境保护机构(Environment Protection Agency)的定义:生态管理就是在修复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可持续性和生态多样性的同时支持可持续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6、Overbay把生态管理定义为,仔细和熟练地使用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原理到生态系统的管理中去,目的是在长期内生产、修复或维持生态系统完整性、用途、产品、价值和服务。

  7、Robert T.Lackey认为生态管理就是运用生态学和社会的信息,选择和限制在一个得到定义的地理区域及一个特定时期里获取想要的社会利益。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生态管理的定义归纳为:运用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跨学科的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管理人类行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力图平衡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生态管理是管理史上的一次深刻革命,虽然目前它还不成熟,但是仍存在一些共性的认识。首先,它强调经济与生态的平衡可持续发展。其次,它意味着一种管理范式的转变,即从传统的“线性、理解性”管理(似乎对被管理的系统有全面、定量和连续的了解)转向一种“循环的渐进式”管理(又叫适应性管理),即根据试验结果和可靠的新信息来改变管理方案,原因在于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复杂结构和功能、反应特性以及它未来的演化趋势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所以只能以预防优先为原则,以免造成不可逆的损失。再次,生态管理非常强调整体性和系统性,要求认知到所有生命之间的相互依存(纯粹的人类中心主义或生物中心主义都是片面的,它们是两个极端)——个体和社会都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及生态系统内各组成部分彼此问的复杂影响,要用整体论和系统的思想来指导经济和政治事务,谋求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协调、稳定和持续的发展。最后,生态管理强调更多公众和利益相关者的更广泛的参与,它是一种民主的而非保守的管理方式。

生态管理的提出 编辑本段回目录

  管理学的理论一经形成,就将对人们的管理思想形成惯性的思维模式。尽管在如今管理丛林的思潮中,各种管理理论层出不穷,但这些思想和理论在管理实际中总是不自觉地陷入某种理念的束缚中,在已有的管理学理论中,仍乎即使是有再多的再精彩的理论仍然无法解决生存、竞争与生态发展问题。要根本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不只是滞溜在管理的各种因素、技术、手段等层面上,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从管理理论的层次上重新审视、变革和更新。

  正是鉴于外部环境条件的变迁对组织的影响,我们才试图用生态学的思维范例来刷新、指导组织管理理念的变革。我们循着这种思路来考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深层次上更新目前的管理理念(我们姑且称为“生态管理”,尽管还不十分成熟),但是,我们认为生态管理至少可以建立在对人的两个基本价值假设基础上。

  1、人性的基本假设。首先,人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客体。以人性的善恶为价值观形成管理思想的基本理论出发点,中国有主张人性善而倡仁政德冶的儒家,主张人性恶而倡法制刑治的法家,西方有主张人性恶的X理论、主张人性善的Y理论,诸多管理学家提出了经济人、社会人文化人、全面人等多种人性假设。管理思想家之所以关心人性问题,这是因为管理活动的主要对象是人,而对人作怎样的人性判断便决定了管理设计。在人类进入生态时代的今天,我们不揣冒昧地在生态世界观的指导下提出迥异以前的人性假设——“生态人”的概念。这个假使我们认为至少包括:

  1)人类是生命之树的一支,与生物圈中的其他物种一样,其生存依赖于同生物圈其他物种血肉相关的联系,也必须服从生物界共同的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

  2)人不是生物圈的主宰,科学技术不是用来征服自然而是用来使人类与自然协调。

  3)人类善恶行为的标准就是视其是否有利于自然的完整、稳定、和谐和美丽,而不是象以前对人的善恶行为只限于针对人类本身。随着自然环境的有序进化,作为活动主体的人的生态意识应不断升化提高。

  2、人的基本价值观。各种管理思想都是建立在对人性假设基础上的价值取向上的。生态管理建立在“生态人”的基本假设上,是人在自然最有序进化和发展过程中理性思考和个性感悟的基本上将生态意识应用到管理工作中并按生态规律来进行管理。因此生态管理的终极目标(价值观)是提升人的生活品质,促进人类与社会自然界的共同进步和可持续的发展。

生态管理的内容 编辑本段回目录

  生态管理以人为本,“生态人”所具有的就是生态世界观,而作为企业管理来说,其生态管理的内容应有:

  1、管理主体的生态化

  生态管理要求应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环保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各级管理者具备的知识结构中应当具备基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观念;同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应以个体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应把环境保护纳入长远的发展战略决策中,注意企业和自然环境的协和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维护经济增长所依赖的生态环境的有序性,保障经济增长有一个稳定的生态环境基础,而不是仅从利己角度出发对资源元限索取。

  2、管理效益的生态化

  传统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管理者的主要责任是按股东利益经营业务,企业的管理效益是使股东利润最大化,为此企业可以置自然、生态环境于不顾去追求效率、利益以博取股东的欢心和信心。但随着生态时代的到来,我们认为企业除对股东负责外,还必须建立和维护他们的社会责任,不仅让员工,更重要地要使顾客、社会感到满意。因此,有学者提出“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第二位目标,而不是第一位目标,企业的第一位目标是保证自身的生存”。企业自身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保证企业生存的第一要义。因而我们认为效益不仅是指生产的直接成果,同时也指这些成果对整个社会利益、对社会发展的长远影响。脱离基本价值观。其成果愈显著,对社会、自然界的破坏就愈大,效益就愈差。忽视生态化,对个别企业而言虽然会产生极丰硕的成果。甚至获得超额利润,但对整个社会、自然界就会产生更大的“负效益”。

  3、产品设计生态化

  与传统产品设计思路不同,生态设计不仅只考虑如何进入消费领域——如果仅是这样,这将是对顾客、社会、自然极不负责的一种做法——而还应延伸到产品寿命终期。生态化设计首先应考虑如何以低耗、低污染的材料为亮点去满足客户的“绿色需要”,其次还应考虑残余产品的分解、拆卸和重新使用,使产品废弃后对生态的影响和破坏降至最低。例针对传统碱性电池中的有害物铝和汞,人们设计新型、高性能、元污染的绿色电池取而代之,并使废弃物流能及时回收以减少对生态影响。欧盟最近出台一项规定,自20O6年始。凡在欧盟城区内销售出卖的家电产品、电子产品等报废后,由这些产品的生产企业负责回收,否则不予在欧盟销售。

  4、产品生产的生态化

  产品生产生态化的基本内容至少应有:

  • 生产环境的绿色化;
  • 最有效地利用资源;
  • 生产中尽量使用元毒无害、低毒低害的原材料
  • 采用元污染、少污染的高新技术设备,采取一系列对废弃物流合理的处置。

  5、营销的生态化

  目前,在市场营销中,我们衡量一个企业产品的竞争力除价格竞争力,非价格竞争力(即产品的品牌、包装、服务等)外,还应考虑“生态竞争力”。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人们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英国威尔斯大学毕泰(Ven.Peatlie)教授在其所著《绿色市场营销——化危机为商机的经营趋势》一书中指出:“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者与社会需求,并且可能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营销的生态化就是要求企业在产品包装、装潢时应局部降低产品包装物或产品使用剩余物的污染;积极引导消费者在产品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置等方面尽量减少环境污染。例在20世纪90年代,时代——华纳杂志印刷用纸、邦迪创可贴包装盒都采用利于环保的纸张。使废弃物能转化为再生纸。

  今天,不仅是管理者,也包括被管理者都普遍疑惑一个问题:人类的生活质量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和改善?我们今天的管理到底是符合人类自身发展的管理,还是产生了管理的异化?如何解释科技进步,生产效率提高、物质财富的丰富与现代人类社会的生存危机?生态管理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因为生态管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尽管生态管理理论还未系统、成熟,但这不能妨碍各层管理者在组织和实施决策时应以生态世界观为指导,将生态意识贯彻于管理工作中,按照生态规律进行管理,使管理工作走向生态文明的崭新境界。

企业生态管理的发展趋势 编辑本段回目录

  由于自身的复杂性,企业生态管理无论是作为理论还是实践至今仍处于发展中,但已出现了一些新趋势,并将引起更为深入的探讨。

  1、“生态人”假设管理

  人性假设是管理学研究的逻辑前提。不同的人性假没有不同的管理思想。而不同的管理思想在管理实践中往往衍生出各具特色的管理原则、管理制度、管理准则和管理方法。生态人假设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其实质是组织要按生态文明时代的道德原理和伦理规范来进行管理。

  生态人假设作为生态文明时代管理哲学与管理实践的人性基础,在企业形成正确的发展战略,促进企业可持续性成长,维持良性竞争环境,推动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预见,以“生态人”假设作为管理的人性基础,探讨人类管理活动的生态内涵,把人置于复合生态系统整体之中,运用生态整体性、生态关联性进行管理,必将推动人类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2、战略生态管理

  所谓战略生态管理是指对一个系统的管理,不仅包括企业自身将采取的战略,而且还包括对整个战略生态系统的识别、规划、实施、评价和自我更新等进化过程的管理。而战略生态系统则是由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或战略环境所形成的,它是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构成的集群,是一种复杂的生态系统。它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了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所有方面,诸如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广义竞争环境、行业竞争环境、信息环境、全球环境、自然环境等。

  如果说自然生态系统以动物、植物为中心,那么战略生态系统就是以企业为中心。战略生态系统是人为改变了结构、改造了物流商流和部分改变了货币流和信息流的、长期受企业经营活动影响的、以企业为中心的战略生态系统。由此可见,战略生态比原有的战略联盟、合作的范围要宽广得多,它包括了企业的一系列的关系,既有垂直关系,即与其供应商、消费者、市场中介机构等,同时还有水平的关系,即竞争对手、其他产业的企业、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利益相关者等关系。

  3、企业生态伦理

  企业生态伦理是处理企业与生态关系的伦理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的总和。作为一种新的管理道德观,它产生于人类生态危机时代,形成于人们对现代化工业文明发展的反思与回顾之中,是伦理学与管理学结合的重要表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与环境相互交换物质、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吐故纳新的过程。随着企业生产内容的扩展,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的大小企业在无节制地吞噬着自然界的资源,同时又任意把过多的有害的废弃物抛向自然界。自然界已不再有能力调节人类的过分干扰,由此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因此,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扩展道德的功能领域,把传统企业伦理道德的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扩展到调整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重视道德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功能。企业生态伦理的提出和构建正是顺应了世界环保运动的潮流,适应了企业实现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不仅扩大了企业的责任范围,而且也促使企业管理进入到一个新的领域。

参考文献 编辑本段回目录

  • 冯文龙.生态管理——21世纪管理新趋势(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4期
  • 傅沂,隋广军.生态管理的产业生态基础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4期
  • 魏文斌.企业生态学与生态管理(J).国外丝绸,2005年6期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生态管理”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生态管理 X理论 Y理论 “生态人” “生态人”假设 人性假设 价值取向 价格竞争力 企业伦理道德 企业管理 供应商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