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经济学原理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是经济学基础的知识,主要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在微观经济学中,主要讲的是价格理论,有关市场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个体市场行为,其中包括有市场供求理论,和博弈论的初级内容;宏观经济学,是以市场宏观经济为主,考虑政府的行为对市场的影响,期中包括通货膨胀、贴现率、利率、税收以及汇率等相关政策对经济体的影响。

经济学十大原理
1.人们面对着权衡取舍 (英文原文:people face trade-offs)
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作出决策要求人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

2.机会成本就是你愿意放弃的事物的价值 (英文原文: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就像我们如果上学,就要放弃上学所花掉的时间、金钱等。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英文原文: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the margin)
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成为边际变动。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英文原文: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作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5.交易可以使每个人更好 (英文原文: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于劳务。国家和家庭一样也能从相互交易中获益。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享有各种各样的物品于劳务。

6.市场总是组织市场活动的好办法 (英文原文: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
在一个市场经济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个人利益引导着他们的决策,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引起了合意的市场结果。

7.政府行为有时候可以改变市场表现 (英文原文: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 outcomes)
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单纯的市场调节经常会导致市场失灵,而政府的通关调控措施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8.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生产水平和服务水平 (英文原文: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ends on its ability to produce goods and services)
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变动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的差别,即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的差别。同样,一国的生产率增长率决定了平均收入增长率。

9.当政府印发过量的货币时价格也会随之上升 (英文原文: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n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
通货膨胀是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结果总是相同的:货币量的增长。当一个政府创造了大量本国货币时,货币的价值下降了。


10.社会面对着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短期权衡取舍 (英文原文:society faces a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人们通常认为降低通货膨胀会引起失业暂时增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这种交替关系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当政府减少货币量时,它就减少了人们支出的数量。较低的支出与居高不下的价格结合在一起就减少了企业销售的物品于劳务量。销售量减少又引起企业解雇工人,就暂时增加了失业。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经济学原理”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本词条由以下会员参与贡献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