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认知派激励理论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什么是认知派激励理论 编辑本段回目录

  行为主义激励论从总体上讲是机械主义时代的产物,它把人的行为简单地看成是人的神经系统对客观刺激反应的机械联结,这与当时心理学理论不成熟有关,与当时被管理者地位和受教育水平低下有关,更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对立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有关,管理者是“牧羊人”,而被管理者只是些会说的工具而已。在批判行为主义激励论的基础上,形成了认知派激励论。行为简单地看成人的神经系统对客观刺激的机械反应,这不符合人的心理活动的客观规律性。对于人的行为的发生和发展,要充分考虑到人的内在因素,诸如思想意识、兴趣、价值和需要等。因此,这些理论都着重研究人的需要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如何推动人们的行为。

  认知派激励理论还强调,激励的目的是要把消极行为转化为积极行为,以达到组织的预定目标,取得更好的效益。因此,在激励过程中还应该重点研究如何改造和转化人的行为。属于这一类型的理论还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和挫折理论等。这些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外部环境刺激和内部思想认识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只有改变外部环境刺激与改变内部思想认识相结合,才能达到改变人的行为的目的。

认知派激励论的类型 编辑本段回目录

  认知派激励论可分为内容型激励论过程型激励论两大类。

  内容型激励论注重的是从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等方面来激励被管理者,包括需要层次理论生存、关系、成长理论双因素理论等;

  过程型激励论包括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归因理论等。

1.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相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该理论认为人类价值体系中存在两类不同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这两类需要的关系表现为:

  (1)这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但这种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

  (2)一个层次的需要相对地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这五种需要不可能完全满足,愈到上层,满足的百分比愈少。

  (3)同一时期内,可能同时存在几种需要,因为人的行为是受多种需要支配的。但是,每一时期内总有一种需要是占支配地位的需要并不因为下一个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完全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与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比重减轻而已。

  (4)需要满足了就不再是一般激励力量

2.生存关系成长理论

  生存、关系、成长理论认为一个人的需要有三种:生存、相互关系、成长。具体为:

  (1)生存的需要是最基本的,生存的需要是指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需要。这种需要只有通过金钱才能满足。

  (2)相互关系和谐的需要。这种需要相当于马斯洛理论中所说的相爱与归属的需要。满足生存需要之后,他就希望在与上级和同级的相互关系上处理得更好。

  (3)成长的需要。当相互关系的需要满足后,就会产生成长的需要。这种需要是指个人在事业上、前途方面发展的需要。各人有不同的需要会导致他们工作中的不同行为表现,最终也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工作结果。管理人员想要控制下属的工作行为或工作表现,首先要了解对工作满意和不满意,这两种感觉彼此并不矛盾,只是他们分别代表了人的不同需求。对工作满意起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成长与发展,而对工作不满意起作用的主要因素是环境的缘故。

3.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认为,激发人的动机的因素有两类:一类为保健因素,另一类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没有激励人的作用,但却带有预防性、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激励因素是影响人们工作的内在因素,其本质为注重工作本身的内容,借此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人们的进取心,激发人们做出最好的表现。激励因素像人们锻炼身体一样,可以改变身体素质,增进人们的健康。

  由于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不满意。这说明,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对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来说,还都是起作用的,只是其影响的程度不同。

  过程型激励论着重研究从动机的产生到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力图以“外在目标”(期望理论目标理论)或“创设良好外部环境”(公平理论归因理论)来激励参与管理的人员。

  总之,认知派激励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的一个结果,也是它的一种表现。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以人为中心,以价值为中心。其基本观点是,人作为一个生物体不是简单地由外界力量或是无意识冲动所控制的,而是受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和选择性所支配。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心理学应该是一门关于人的学科,而人不仅仅是作为客体在行为主义的机械形态模式中加以操作的对象,而且更是一个有感情有权力的人。内容型激励论与过程型激励论尽管在形式与关注点上有差异,但从对人的价值、需求、意志、兴趣等人的内在因素的关注上是一致的,它们不仅贯彻和表现了人本主义的基本精神,而且也为人本主义从形而上学的形态走向实际起到了桥梁作用。

相关条目 编辑本段回目录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认知派激励理论”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认知派激励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 公平理论 动机 双因素理论 工作效率 归因理论 期望理论 激励 激励力量 生存、关系、成长理论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