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输出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资本输出的涵义 编辑本段回目录
指一个国家政府或个人为了获取高额利润或利息而对国外进行的投资和贷款。资本输出按其主体不同,可分为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私人资本输出是指由个人或集团对外输出资本,包括私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私人出口贷款等。
国家资本输出是指由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对外输出资本,包括赠与、贷款和政府出口信贷等。无论是私人资本输出还是政府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基本形式可分为两种,即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前者指对外国政府或私人企业提供贷款,或是购买国外的证券、股票等所进行的间接投资。
后者是指在国外直接兴办各类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投资。资本输出早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即已出现,但那时只是少量的个别现象,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阶段,少数国家中出现了大量的“剩余”资本,资本输出才得以大规模地发展,并成为普遍现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经济生活国际化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资本输出表现出新的特征,即国家在资本输出中的作用提高、直接投资即生产资本输出日益占重要地位、跨国公司成为资本输出的重要工具等。
资本输出的原因 编辑本段回目录
1.就资本输出国和资本家来讲,资本输出的根本目的是为追求剩余价值,追求剩余价值是所有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本质目的,资本输出当然也不例外。
2. 过剩资本的大量产生必然导致资本输出。
①从国内来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垄断组织所获利润越来越多。垄断组织通过银行、股份公司对中小资本吞并也加快了资本的集中和积累。同时,又由于垄断组织为了确保自己的垄断地位和垄断利润,阻止新的资本投入它所垄断的部门,从而大大限制了国内资本的运作,这样过剩资本便出现了。
②从国际上看,由于少数最富有的国家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资本财富急剧膨胀,但这部分资本在国内也找不到有利可图的市场,于是也变成了过剩资本。
③一方面垄断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过剩资本,而另一方面,资本又不能停止运动,所以,这些过剩资本必须输往那些能够继续获利的地方,首先是那些落后的、资本短缺的国家。
3.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市场、垄断原料的需要。垄断使生产规模扩大了,也使市场和原料短缺的问题尖锐起来,为此而展开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资本输出不仅可以带动商品输出,而且可直接开发国外的自然资源,控制原料、燃料,加强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4.国内生产的成本提高也是资本输出的重要因素。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化比国家的劳动力价格、地租、原料燃料价格随之上涨,加上运费、关税等因素,使欧美输往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商品成本上升了,这样,商品的竞争力和所获利润下降了。相反,资本输出则可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燃料,免除关税、降低运费,从而使产品竞争力大大增强,所获利润大大增加。
5.资本输出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
①帝国主义国家已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逐渐完成了对世界的分割或占领,它们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已享有许多特权,这是它们能够进行资本输出并获得垄断利润的根本保证。
②这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渐形成,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落后国家的商品经济得到发展,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劳动力、商品市场已经形成,这些都是资本输出的有利环境。
③科技的进步,也为资本输出创造了交通运输、银行、邮电、通讯等方面的物质条件。
资本输出的影响 编辑本段回目录
1 、资本输出在输出国产生了两种后果:一方面资本输出使输出国获得了大量财富,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另一方面,输出国也因此产生了食利阶层,而且由于大量资本投向国外而使国内投资减少,从而造成本国经济发展的停滞和缓慢。两大资本输出国——英国和法国——的经济在19世纪末2O世纪初的缓慢发展便是很好的证明。
2、资本输出给输入国造成双重后果:一方面资本输出在客观上加速了输入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带来了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短缺的矛盾,从而促进了输入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由于资本输出的目的是为了垄断落后国家的市场,攫取超额利润,所以资本输出会破坏、阻碍当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或使输入国的民族资本处于从属地位。这就造成了落后国家经济的畸形、缓慢发展,而最根本的后果是阻碍了输入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资本输出还加剧了各种矛盾。①由于资本输出的实质是帝国主义国家剥削、奴役殖民地半殖民的一种手段,因此它加剧了帝国主义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之间的矛盾,引发了亚非拉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②同时,资本输出又是抢占落后国家市场、打击竞争对手、划分或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一种手段,并加强了帝国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此资本输出也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4、资本输出是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世界扩张的反映,它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推动了资本和生产的国际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中国资本输出的发展策略 编辑本段回目录
1、价值链上比较优势分工
国与国之间的分工是在价值链上比较优势的分工。外国直接投资并不简单是一个资产交易过程,包括了非金融和无形资产的转移。企业是否应当向国外发展取决于行业性质、国家比较优势和企业所处的价值链地位。
企业的价值活动可以分为基本增值活动和辅助性增值活动。基本增值活动又分上游环节和下游环节。上游环节包括材料供应、产品开发和生产运行。其中心是产品;是否具有比较优势取决于产品技术或生产规模。下游环节包括成品分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其中心是顾客和销售渠道。如果跨国公司的优势在于价值链的上游环节则应当采用全球策略,如果优势来自于下游环节则应当采取地区性的产品策略。关键是要保持在战略环节上的比较优势,而并不需要在所有的环节上都保持比较优势。战略环节要紧紧控制在企业内部,很多非战略性的活动则可以以合同的方式承包出去,尽量利用市场合作以降低成本。
在香港和大陆的分工中香港主要是在价值链的后半部分发挥了商品营销的功能。其优势来自于香港的信息、销售渠道、营销和组织能力。中国大陆则发挥了劳动力价格低廉,生产成本低的比较优势。
经过改革开放20年之后,中国不仅在某些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在商品营销上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如果在高科技产品中有一个环节,例如产品装配是劳力密集型产品,那么中国企业就会在这个环节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现代化的运输和信息使得产品分工更加仔细,可以在一个产品的许多个生产环节上进行分工。中国的资本输出既可以在上游环节开展,也可以在下游环节突破。
2、中国资本输出的地区选择
中国资本输出的最佳地区应当是那些在经济发展程度上和中国仅仅差半拍的国家和地区。也许东欧和中亚各国比较符合这一条件。
东欧各国的工业基础不比中国差,民众的教育和工人的技术水平不比中国差。但是,有些东欧国家国内市场化的程度不如中国,参与世界经济的程度也远远不如中国。东欧各国出口能力很差,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没有什么竞争能力。从这些方面讲,中国的经济发展比东欧各国快了半步。中国和东欧各国之间的合作能够发挥双方的比较优势。
外资直接投资最终都要解决一个国家之间的协调问题。各个国家的目标几乎肯定不完全一致。例如,对通货膨胀的宏观管理,保护就业,对未来的预测,政府目标和国家长期目标也许并不一致等等,在利益和成本上各个国家之间的分配也会出现许多矛盾。这些分歧必然会导致各个国家所追求目标不一致。因此,资本输出就一定要追求双方在一定时期内共同的目标。这个目标必然具有时间性。要设法保护这个共同目标尽可能存在于更长的时期。
中国的产品价廉物美,比西欧产品更适合于东欧市场。中国企业的运行规律和东欧各国企业更为相近。有利于企业之间的合作。中国企业在这些国家中更容易得到其他相关产业的支持。在国际合作中每一个国家承担不同的责任,各自去追求它的目标的一部分。必须指出,发展中国家的目标是在不断变化的。在中国开发初期最需要的是资金和关于传统商品的市场信息。需要解决走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问题,建立民营企业,发展体制外经济成分。
到了90年代后期,中国所面临的是产品市场和国内就业问题。东欧各国在目前要解决就业问题、增加外汇储备、出口额和税收,关键在于解决资金短缺和扩展市场渠道。中国有可能带动东欧国家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上走向世界。跨国经营的过程是跨国公司追求最大利润的行为,但同时也是帮助所在国开发比较优势,从而达到双方互利的过程。只要中国能够继续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双方就存在着长期合作的前景。
3、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发展就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根据在世界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各国都有各自得"夕阳工业"和新兴产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生产国。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平均工资水平上升,这些工业逐渐成为夕阳工业,随后被转移到日本。日本在六十年代的经济起飞就得益于这些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当日本失去了比较优势之后,亚洲四小龙迅速取而代之,成为"雨伞王国","鞋帽王国".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这些劳动力密集型产品逐渐转移到了中国大陆。
产业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在改革开放20年以后,沿海地区的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程度已经发展到相当水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上升,不少传统的支柱产业,例如轻纺产业,玩具、包箱等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为了持续发展就必须迅速实现产业升级,集中财力、物力和人才发展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事实上,在沿海地区的一些生产自行车,纺织品的企业已经开始把他们过剩生产能力向内地转移。通常人们认为,中国尚且存在着非常广阔的内地市场,所以当沿海地区的工资水平和生产成本上升之后,这些产业会逐步向内地转移,而这个转移过程可能还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不过,放眼全球,这个产业升级的过程完全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进行。沿海的夕阳产业不仅可以向内地转移,也可以向那些发展程度尚且不如中国的地区转移。在上海、广东的夕阳工业向甘肃、新疆转移固然可以降低成本,帮助开发西部地区,但是却不一定能够有效地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市场规模。因此,夕阳工业的扩散转移过程应当是全方位的:在国内由东向西扩散的同时走出国门,以跨国公司的形式向一切能够开发市场的地区发展。
4、中国资本输出的主体
中国现有的许多对外经济合作机构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他们的规模比较大,也具有一些经验。但是,如同其他国有企业一样,由于内部产权不清,缺乏正确的激励机制,他们不仅在国内市场竞争中缺乏竞争能力,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更加暴露出许多弊病。在没有彻底改革之前,很难指望这些企业担负起资本输出的重任。
中国民营企业已经在国内竞争中迅速成长起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超过了国有部门。但是,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较小,缺乏对外交往的人材和经验。因此,应当在今后有计划地扶植民营企业,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在各种对外政策上解除对民营企业的约束,提高他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鼓励更多的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走向世界。中国未来的资本输出的主力军必然是那些迅速崛起的民营企业。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资本输出 世界市场 产业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 产品策略 借贷资本 关税 出口信贷 利息 利润 剩余价值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