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意义建构理论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意义建构理论(Sense-Making Theory)

什么是意义建构理论? 编辑本段回目录

  意义建构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信息不连续性、人的主体性以及情境对信息渠道和信息内容选择的影响。

  布伦达·德尔文(Brenda Dervin)的意义建构(Sense-Making)是一解释沟通、信息与意义之间关系的概念性工具。

  意义建构理论认为信息研究应由来源强调转向使用者强调的方向,这种转向,视信息寻求与使用为一种沟通实践模式。

  布伦达·德尔文于1972年提出以使用者为中心之意义建构理论(Sense-Making Theory),即认为知识是主观、由个人建构而成,而信息寻求是种主观建构的活动,在线检索的过程是一连串互动、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于互动的本质、检索 问题而产生多样的情境﹐形成不同的意义建构过程,且意义建构理论是一种强调以历时性过程为导向的研究方法,提供倾听使用者的方法,了解使用者如何解读他们目前所处情境、过去的经验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情境,及使用者在所处情境中如何建构意义(construct sense)及制造意义(make meaning)。

  意义建构方法论使用时序(time-line)与中立提问访谈技巧(neutral questioning interview techniques)。前者询问受访者描述其信息寻求顺序,并根据情境-鸿沟-使用(SGU, Situation-Gaps-Uses)基模,分析其寻求结果。后者,应用在参考晤谈模式的中立提问访谈技巧,引导使用者以自己的语言陈述其信息需求。

意义建构理论的发展 编辑本段回目录

  布伦达?德尔文在1976年又发展意义建构理论,十年后成为图书信息研究典范转移–由系统为中心转移到以使用者为中心的典范–的核心。在20世纪最后几年,意义建构搭配了资料收集与分析的技术,发展成为一套成熟的方法论。近来信息行为研究兴起,此方法论导向对信息需求、寻求、与使用的脉络与程序的理解。与初期围绕着人类信息需求的情境、鸿沟、使用不同,后期的方法论发展特别强调动词,以涵盖在信息寻求与使用研究中容易被忽略的多种变项(时间、空间、关联、相似)。其典型的方法运用结构式访谈法(即使中性问项也强调讨论结构),以缩短诠释的可能性。然而,意义建构方法也能适用于不同的认识论,如,使用述说分析能强化意义建构的解释力。

意义建构理论的应用 编辑本段回目录

  意义建构方法论被应用在传播、图书信息等研究领域。此方法论用在各种信息场域的研究,以及与建构主义、批判研究、文化研究、女性主义、后现代论、共产主义(Communitarian)等观点并用。

意义建构的意义 编辑本段回目录

  意义建构有效的帮助转移典范的研究者的研究焦点,由归类转向程序,使研究更能反映复杂的信息行为。而信息行为的概念,也由信息需求、寻求、 与使用,转向对人类信息程序统一性的探究工作。对信息程序的兴趣,相同的还有情境中的信息寻求研究,与日常生活信息寻求。

  意义建构强调个人理解,而非协同理解。因此,意义建构看起来不适合解释群体与组织性的信息交换与传播程序。然而,认为意义建构并不只限于个人认知,意义建构研究也考虑了时间、空间、权力、文化、个人与协同意义建构的动态影响。

  意义建构方法论以往只从事个体研究,在进行群体研究上有操作的困难。但意义建构方法可以与其它质性或诠释研究结合。意义建构方法论也与一些其它的理论本质上相近,而能结合产生最大的优势。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意义建构理论”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意义建构理论 信息研究 沟通 结构式访谈法 布伦达·德尔文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