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直接分解法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直接分解法概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所谓直接分解法,是指基层调查单位按照投入产出产品部门的要求,将生产的各种产品按其性质划归到相应的投入产出产品部门,并计算出各自的产出;同时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消耗分解到不同的产品上,计算出各投入产出产品部门的投入构成。分解中间消耗的过程需要翻阅大量的原始记录,对一些综合的项目还要按一定的比例或定额进行推算,它是投入产出调查工作的核心部分。综合部门(各投入产出编制者)根据调查的结构和有关资料进行加工调整直接编制出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使用表是在产出表和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的基础上,根据产业技术假定和必要的数据调整编制出来的。

直接分解法的主要原理编辑本段回目录

  根据投入产出表对产品部门分类的需要,表中的每一个部门都是“纯”部门,是按照相同产品属性即产品或服务的消耗结构、生产工艺、使用用途基本相同而划分的,而实际生活中的企业往往生产多种不同的产品,其产出和消耗包括了多种产品。直接分解法就是把基层单位的商品和劳务,按投入产出的产品部门分类标准,分别划归到若干个不同的产品部门中去,这样各部门就被调整为纯部门。

直接分解法的优劣势编辑本段回目录

  与间接推导法相比,直接分解法的分解工作并不在综合部门,而是在被调查的基层单位。如果被调查的基层单位具有较好的核算基础,那么分解的各种数据的质量较高,具有 较强的代表性,由此编制的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直接分解法也有一些局限。如果基层单位没有健全的原始记录,或进行分解所使用的一些比例不合理,就会影响调查数据的质量;另外,直接分解比较复杂,需要基层单位投 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调查结果侧重宏观管理需要,对企业本身没有直接的利益,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直接分解法的步骤编辑本段回目录

  1. 对总产品的分解。

  将一个企业在报告期内的总产值列出,然后根据投入产出的分类原则,分别计算产出,划归到各有关产品的“纯部门”下,再将基层调查资料进行汇总推算,就得到编制投入产出表所需的产品部门的总产值数据资料。

  2.对中间投入的分解。

  这是投入产出基层调查最为复杂和最花费时间精力的一项工作。根据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原则,将生产部门产品所耗用的实物产品和劳务,包括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按标准细分为几类,然后再按各产出之间的实际消耗情况进行分摊,从而得到一项一项“纯产品”的投入,即投入产出表中中间投入的数据。

  3.对最初投入(增加值)的分解。

  增加值构成要素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这一步骤就是将增加值的构成要素逐一分解为各单位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最初投入。通常的做法是:能明确属于某个产品的可直接归入该产品,属于若干产品共同的按比例进行分摊。对固定资产折旧的分解,是根据各种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利用工时比例、直接费用比例或产值比例进行计算,进而分摊到各有关产品中去。对劳动报酬分解,可以通过其生产工时的比例等方法加以分解和分摊,归结到各个部门的劳动投入中去。对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的分解可按产值、工时、费用比例等进行分摊处理,归结到各有关产品部门中去。

  4.对最终使用的分解。

  最终产品包括消费投资和出口产品净额等内容。消费分为个人消费政府消费,投资包括固定资产形成和库存增加,其投资总量依靠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和有关资料加以平衡和推算,而库存增加总量包括各个部门的库存以及国家储备增加额等等。净出口为出口产品总值减去进口产品总值,可以将海关统计进出口商品资料进行加工和计算。

  5.将上述资料,根据对称表的原理,编制总表。

  先将分解汇总的各产品部门的中间投入、最初投入(增加值)、最终使用等资料,按照投入产出表的结构,把它们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但是由于上述分解工作中所得资料有很多是推算的结果,因此在最后编表的时候会遇到不平衡的情况,所以要从经济联系入手,找出不平衡的原因,确定调整的方法和途径,进行多次调整,反复平衡。

相关条目编辑本段回目录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直接分解法”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直接分解法 RAS法 个人消费 产品 企业 净出口 加工 劳动报酬 原始记录 可靠性 商品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