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货币供给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货币供给(money supply)

什么是货币供给? 编辑本段回目录

  货币供给(money supply)是指某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

货币供给的主要内容 编辑本段回目录

货币供给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创造过程;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等。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货币流通的范围和形式不断扩大,现金活期存款普遍认为是货币,定期存款和某些可以随时转化为现金的信用工具(如公债、人寿保险单、信用卡)也被广泛认为具有货币性质。

  一般认为,货币层次可以划分如下:

  M1=现金+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M3=M2+其他金融资产。

  货币创造(供给)过程是指银行主体通过其货币经营活动而创造出货币的过程,它包括商业银行通过派生存款机制向流通供给货币的过程和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量而影响货币供给的过程。

  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包括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中央银行调节商业银行的可运用资金量、商业银行派生资金能力以及经济发展状况、企业和居民的货币需求状况等因素。货币供给还可划分为以货币单位来表示的名义货币供给和以流通中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和服务表示的实际货币供给等两种形式。

货币供给的环节 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央银行供给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供给基础货币有三种途径:

  变动其储备资产,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或贵金属;

  变动对政府的债权,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买卖政府债券

  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对商业银行办理再贴现业务或发放再贷款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记账货币

货币供给的过程 编辑本段回目录

  由于货币供应量包括通货与存款货币,货币供给的过程也分解为通货供给和存款货币供给两个环节。

  通货供给

  通常包括三个步骤:①由一国货币当局下属的印制部门(隶属于中央银行或隶属于财政部)印刷和铸造通货;②商业银行因其业务经营活动而需要通货进行支付时,便按规定程序通知中央银行,由中央银行运出通货,并相应贷给商业银行帐户;③商业银行通过存款兑现方式对客户进行支付,将通货注入流通,供给到非银行部门手中。

  特点:①通货虽然由中央银行供给,但中央银行并不直接把通货送到非银行部门手中,而是以商业银行为中介,借助于存款兑现途径间接将通货送到非银行部门手中。②由于通货供给在程序上是经由商业银行的客户兑现存款的途径实现的,因此通货的供给数量完全取决于非银行部门的通货持有意愿。非银行部门有权随时将所持存款兑现为通货,商业银行有义务随时满足非银行部门的存款兑现需求。如果非银行部门的通货持有意愿得不到满足,商业银行就会因其不能履行保证清偿的法定义务,而被迫停业或破产

  上述通货供给是就扩张过程而言的,从收缩过程说明通货供给,程序正好相反

  存款货币供给

  商业银行的存款负债有多种类型,其中究竟哪些属于存款货币,而应当归入货币供应量之中尚无定论。但公认活期存款属于存款货币

  在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与通货一样,充当完全的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存款者可据以签发支票进行购买、支付和清偿债务。因此,客户在得到商业银行的贷款和投资以后,一般并不立即提现,而是把所得到的款项作为活期存款存入同自己有业务往来的商业银行之中,以便随时据以签发支票。这样,商业银行在对客户放款和投资时,就可以直接贷入客户的活期存款。所以,商业银行一旦获得相应的准备金,就可以通过帐户的分录使自己的资产(放款与投资)和负债(活期存款)同时增加。从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看,即使每家商业银行只能贷出它所收受的存款的一部分,全部商业银行却能把它们的贷款与投资扩大为其所收受的存款的许多倍。换言之,从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看,一旦中央银行供给的基础货币被注入商业银行内,为某一商业银行收受为活期存款,在扣除相应的存款准备金之后,就会在各家商业银行之间辗转使用,从而最终被放大为多倍的活期存款。

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编辑本段回目录

货币主义者

   ①货币主义者外生主张的货币供给理论认为货币供给量具有外生性(exogenous), 是由政策、意志、经济运行过程之外的其他因素所决定、所制约的外生变量。他们利用存款与货币创造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在统计数据的支持下,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论断。
  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包括 与 )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货币乘数内各个系数在短期内都是稳定的,因而 与 是常数。
  因为货币乘数是常数,决定货币供给量变动最主要的因素是基础货币量。
  中央银行运用政策工具(主要是公开市场操作),不仅可以主动地增减基础货币量,而且可以被动地抵消货币乘数某些系数变动的影响。
  由此得出结论:货币供给是政策的产物,货币数量可以按“简单规则”来控制,货币政策有作用。

凯恩斯学派

 ②凯恩斯学派主张的内生的货币供给理论则认为,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endogenous),是由商品流通和经济活动内在地决定,制约的内生变量,亦即是社会对货币的需求决定了货币的供给,而货币需求又是经济运行中多种变量影响人们的资产结构选择的结果。

托宾

 ③托宾认为,货币当局与一般银行不可以任意地创造货币与信用,亦非每增加一笔准备金就一定会增加一笔贷款。实际上,一切都得根据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来决定,受需求制约。如果各经济主体依据收入、利率和风险等选择资产结构的结果,是对货币需求有所增加,利率就会提高,银行这时就会想方设法解决准备金问题。比如,它可以尽量压缩超额准备金,或者提高定期存款利率以减少活期存款,释放一部分准备金,或者向外界借款等等,从而以更多的货币供给来满足经济主体的贷款要求。反之,如果是货币需求缩减,多余的货币供给则会被社会公众退回(如还债等)。此时,银行是无法创造更多的货币供给的。也就是说,货币并非“烫山芋”,并非谁得到它都会立即抛开它,因而银行并非经常处于“贷款”状态,社会公众也并不一定都将其货币用于购物和存入银行。托宾的观点,进一步阐述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不可控性”。

外生的货币供给理论的误区

   外生的货币供给理论有些论断是正确的,也有统计资料表明,基础货币是决定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因素,但仍有如下误区:①把基础货币同货币乘数完全割开,是不合乎事实的。例如,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入债券,固然会使基础货币增加,但同时也会使证券价格提高,利率下降。利率变动就会对货币乘数中的许多系数,诸如现金漏损率超额准备率、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例(t)等发生影响。反过来,货币乘数方面的变动也会很快波及基础货币。例如, 的增大使银行存款减少,这时,就会对银行的准备金产生作用和影响。②货币乘数并非常数。③近些年,各国中央银行对货币量目标的控制屡屡失手,这证明中央银行的控制能力并非无限。

内生的货币供给理论的误区

  内生的货币供给理论认为需求制约供给是正确的,但把货币与其他资产完全等同是错误的。因为当今各国实行不兑现纸币制度,纸币自身无价值,它能代表的价值量由流通决定。而且,纸币供给量的增减和社会对货币的需求产生影响,所以,货币与其他资产是有区别的,其供给要受政府的控制,并不完全由需求决定。当然,他们没有完全否定货币当局的影响力和作用,但总的来说,他们认为货币供给量是内生性的。后来,为了调和货币内生性和外生性之争,又有人(M. Desai,1981)提出“弱外生性”(Weak Exogenous)概念,如货币量虽然不受其他实际经济变量当期值的影响,但是要受这些变量过去值的影响(当期货币供给由过去实际经济变量的某种反映函数决定),即货币供给只有“弱外生性”。
  由上可见,不论是外生的货币供给理论,还是内生的货币供给理论,对货币供给决定因素的分析都带有片面性。实际上,货币供给既是外生变量,也是内生变量,即货币供给具有内生和外生性质,这意味着中央银行只能在一定限度内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控。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货币供给”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本词条由以下会员参与贡献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

标签: 货币供给 中央银行 信用卡 信用工具 债权 公开市场操作 再贴现 再贷款 商业银行 基础货币 外汇市场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