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贸易政策扭曲效应说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贸易政策扭曲效应说概述 编辑本段回目录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鲍德温要素禀赋理论的经验验证基本上重现了20年前里昂惕夫的验证结果。鲍德温试图从美国实施的贸易政策中为里昂惕夫之“谜”找到合理的解释,提出了存在着贸易政策对贸易结构的“扭曲”效应的观点,进而认为美国在特定条件下的关税政策和其他贸易保护政策以及促进出口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产生的“扭曲”效应正是里昂惕夫之谜的“谜底”。[1]

  依鲍德温的意见,美国作为世界上资本要素存量最大,劳动要素相对稀缺的国家,其劳动密集型产业处在相对劣势地位,因而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美国的关税政策和其他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主要保护对象。美国为此设置的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势必阻碍着外国生产的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入美国市场。这样就相对地缩小了美国进口商品总量中劳动密集型商品所占的比重,相应的增大了美国进口商品中资本密集型商品的比重。

  美国在用关税政策和其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阻碍外国生产的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的同时,又以出口补贴出口信贷出口退税、同其他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等一系列手段,刺激美国的企业尽可能地将劳动密集型商品向外国出口,以便同外国的同类商品争夺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这样就相对地增大了劳动密集型商品在美国出口商品总量中的比重,相应的缩小了资本密集型商品在美国全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

  如此双管齐下,贸易政策的“扭曲效应”发生作用的结果就是,最终导致了美国全部进口商品中劳动要素的相对密集程度下降和资本要素的相对密集程度上升;全部出口商品中劳动要素的相对密集程度上升和资本要素的相对密集程度下降。

贸易政策扭曲效应说的评价 编辑本段回目录

  有学者指出,鲍德温的研究看到了贸易政策对贸易结构以及进出口商品中要素比例产生的“扭曲”效应,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根据鲍德温的计算,即便是将美国的关税政策和其他一系列贸易政策产生的“扭曲”效应考虑在内,1962年美国进口商品中每人年劳动投入的实际资本装备(K/L比率)也只会相应地调低大约5%(从17915.97美元/人年调整到17020.17美元/人年),仍比同期美国出口商品中每人年劳动投入的实际资本装备(14320.61美元/人年)高出18.85%。也就是说,鲍德温强调的贸易政策“扭曲”效应并不能完全解释里昂惕夫之“谜”。[2]

参考文献 编辑本段回目录

  • [1]R.E.鲍德温.美国贸易中商品结构的决定因素.《美国经济评论》,第61期,1971年3月
  • [2]Dennis R.Aplleyard & Alfred J.Field, J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2001, page 145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贸易政策扭曲效应说”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贸易政策扭曲效应说 关税壁垒 关税政策 出口信贷 出口补贴 出口退税 劳动密集型产业 商品 商品结构 国际市场 美元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