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增长理论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平衡增长理论概述 编辑本段回目录
平衡增长理论:认为在各个部门和产业应当同时投资推进经济发展的经济学主张。
发展经济学家纳克斯从“贫困恶性循环论”出发,提出在不发达经济中推动平衡增长战略这一构想。他指出了两种基本的恶性循环:
(1)人均收入低导致需求不足和市场狭小恶化投资预期降低投资水平资本形成少劳动生产率低人均国民收入低。
(2)收入低储蓄低投资低资本不足劳动生产率低收入低。
纳克斯认为,打破恶性循环,关键在于突破资本形成不足的约束,影响资本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决定投资预期的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根据萨伊定律,只要平衡地增加生产,在广大范围的各工业部门同时投资,就会出现市场全面扩大,从而提高需求弹性,通过供给(投资)创造需求,从恶性循环摆脱出来。实施平衡增长战略,有必要采取一揽子政策。主要包括:
(1)在对资本品部门和消费品部门及各自内部进行投资时,要保持适当的比例;
(2)进行制度改革并推进社会态度的转变;
(3)提出详细周密、符合具体技术、政治和社会条件的改革和经济增长时间表;
(4)严格控制不符合平衡增长意图的投资;
(5)运用政府和社会的力量,通过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消除发展的障碍。
纳克斯、罗森斯坦·罗丹等平衡增长论者认为,宏观经济的计划化,是政府在平衡增长战略中最为有力的手段;但是,只要市场发育充分,各个行业中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能不受干扰地创新,那么,私人企业的自发活动也会促进经济的平衡增长。平衡增长理论为发展中国家迅速摆脱贫穷落后的困境、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增长提 供了一种发展模式,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实际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然而,平衡增长过分依赖于计划和国家干预,而忽视了政府失灵的可能性,一旦计划失误,大规模投资所造 成的损失往往是灾难性的,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模式限制了市场体系的发育和发展,其直接后果是导致了经济效率的丧失。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平衡增长理论 人均国民收入 创新精神 劳动生产率 宏观经济 工业化 市场体系 政府失灵 纳克斯 罗森斯坦·罗丹 萨伊定律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