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长理论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企业成长理论主要关注的是企业的存续与成长问题,因此企业成长的源泉成为企业成长理论研究的主题。尽管企业成长理论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及其《国富论》,但经济学家中马歇尔最早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企业成长现象,受马歇尔、熊彼特主义影响,彭罗斯首次提出“企业成长理论”概念。近年来企业成长研究更加深入,无论从经济学或管理学视角,都从不同侧面阐述了企业成长的动力和源泉。
马歇尔将“一种货物的生产规模之扩大所产生的经济”分为“外部经济”和内部“内部经济”,并把决定企业成长的因素归结于这两种经济。外部经济中最重要的,“是由于相关工业部门的发达而产生的⋯是任何生产部门都可获得的,而不是完全依靠它自己的发达:但是,这些经济必然是伴随着它自己的发达而迅速地和稳步地增大;如果它衰败的话,这些经济在某些方面———虽然不是在一切方面———必然是缩小的。”而内
部经济(技术、机械和原料的经济)是“易于发生不断的变动”的.
彭罗斯分析企业成长所要回答的一个中心问题是:在企业的本性中,是否存在着什么内在的力量既促进企业的成长而又必然限制着企业成长的速率?而这个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是对新古典经济学均衡论的颠覆。彭罗斯从企业的定义出发来提出自己的主要命题。她区分了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市场上的经济活动,认为二者之间的实质区别在于,前者是在一个行政组织内部进行的,而后者不是。因此,彭罗斯把企业定义为被一个行政管理框架并限定边界的资源的集合。以此为出发点,彭罗斯把讨论的重点放在企业的内部资源上。
钱德勒最早专门研究了“现代工商企业”的成长,并在企业成长理论的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了对于企业成长的实证考察,同时探讨了企业之所以能够成长为巨型企业的决定性因素。研究大企业的兴起,无疑是“企业成长理论”的重要内容。但是“受市场看不见的手所调节的传统小企业
乃是或至少应该是生产和分配过程的管理者,这是长期以来传统基本经济理论赖以建立的假设。受此影响,经济学家对作为机构的“企业”极少注意。直至1930 年前,经济学家只能勉强地承认大企业的存在,而对于它能否继续存在则持高度怀疑态度,在这样的背景下,钱德勒的贡献是卓越的和不可替代的。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