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内容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本书封面本书封面
  《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本书以中国的文化和经济为背景,用中国人熟悉的故事案例、文化元素、叙述方式,生动准确地讲述了经济学的原理,勾勒出经济学的全貌,是最适合中国人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的经济学书,精彩有趣,明白晓畅,既容易理解又非常亲切。
  全书分十二篇,涵盖了整个经济学的完整框架。其中前六篇是微观经济学,包括经济学的来龙去脉和特有思维方式、价格现象、消费者和企业行为、商品市场、市场失灵博弈论等;后六篇为宏观经济学,包括金融货币财政政策、特殊的金融市场、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
  身为著名经济学家,作者以中国的文化和经济为背景,用中国人熟悉的故事案例、文化元素、叙述方式,准确地讲述了经济学的原理。作者用流畅生动的语言,把经济学融入到日常生活、古往今来的有趣故事中,行文如行云流水,清晰透彻,妙趣横生,使读者既有知识上的莫大收获,又有非常的阅读享受。

作者简介 编辑本段回目录

  王福重,著名经济学家。1993年获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博士学位,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主要研究经济学基础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10余部,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上海证券报》、《FT中文网》等媒体专栏作家,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上海东方卫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天津电视台等财经节目的嘉宾。曾出版畅销书《人人都爱经济学》(2008年)。

媒体推荐 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百年前,中国试图通过新文化拯救自己,现在则试图通过经济与法律的普及,造就一代新民。经济学从生活中来,需要深入浅出,需要有责任心的人坚持,王福重先生的《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在这一方面做出了艰辛的努力。
  ——叶檀 复旦大学博士,著名财经评论员
  《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用中国人熟悉的方式,把经济学道理阐释得生动有趣。读者不仅可以从中游览经济学的奇妙世界,而且能洞见中国社会百余年来的变迁轨迹,特别是可以体察最近30多年,中国社会得以巨大转型的背后推动力,以及诸多严峻社会问题的根源所在。
  ——周孝正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
  在中国经济学渐渐成为一门“显学”,作为显学必须要有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书,就是用中国人身边的事和大家通俗的语言,讲述了一般的经济学原理,这是一本对中国人而言,老少皆宜,不分专业的经济学普及读本。相信它对经济学在中国的普及会记下重重的一笔。
  ——李绍荣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本书目录 编辑本段回目录

前言 为什么要懂经济学
第一篇 经济学是什么
 第1章 经济学简历:舶来品的前世今生
 第2章 亚当·斯密:经济学的牛顿
 第3章 经济学的作用:让人更快乐
 第4章 《国富论》:它说了什么
 第5章 经济学的假设:经济学是科学吗
第二篇 价格现象
 第6章 市场:看不见的妙手
 第7章 价值之谜:为什么“物以稀为贵”
 第8章 均衡价格:价格多少为合适
第三篇 消费者和企业
 第9章 消费者行为:饭是最后一口才吃饱的
 第10章 企业之一:什么是企业
 第11章 企业之二:为什么有企业
 第12章 企业之三:边际产量递减
 第13章 企业之四:机会成本利润
第四篇 商品市场
 第14章 完全竞争:最好的市场
 第15章 垄断:机票打折之谜
 第16章 垄断竞争:广告之妙
 第17章 寡头:牛奶战争
第五篇 博弈论
 第18章 博弈论之一:忽悠人的“齐王田忌赛马”
 第19章 博弈论之二:海盗分金
 第20章 博弈论之三: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吗
第六篇 市场失灵
 第21章 外部性科斯定理:谁是污染的受害者
 第22章 保险的道理:保险值多少钱
 第23章 信息不对称:人无信不立
第七篇 宏观经济学
 第24章 大萧条与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什么导致了1929~1933年的大萧条
 第25章 凯恩斯:经济学的爱因斯坦
 第26章 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部分之和非整体
 第27章 国内生产总值:GDP有多重要
 第28章 总需求:节俭是美德吗
第八篇 财政政策
 第29章 公共财政:政府应该做什么 
 第30章 投票:经济民主
 第31章 税收:无处可逃的强迫
第九篇 银行和货币政策
 第32章 货币:金钱如粪土吗
 第33章 金融:美梦成真的魔棒
 第34章 利息:人性的产物
 第35章 存款创造:钱是戏法变出来的
 第36章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的“三板斧”
 第37章 通货膨胀:钱是如何变毛的
第十篇 特殊市场
 第38章 工资决定:李连杰的亿元片酬
 第39章 投资银行:兴也勃焉,亡也忽焉
 第40章 期货:创造价值的“买空卖空”
 第41章 期权:只有权利,没有义务
第十一篇 经济增长
 第42章 人口和经济增长:马尔萨斯马寅初
 第43章 经济增长:东邻日本的经济奇迹
第十二篇 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第44章 绝对优势:只做最拿手的
 第45章 比较优势: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第46章 自由贸易:我们应该抵制外国货吗
 第47章 汇率:1美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第48章 贸易顺差:吃亏还是占便宜
 第49章 外汇储备:中国为什么非要买美国国债
 第50章 黄金:直叫人如此疯狂
 第51章 石油价格:谁主沉浮
 第52章 次贷危机:都是贪婪惹的祸
附录A 开卷有益:经济学深度阅读指南
附录B 诺贝尔经济学奖
致谢
……

文摘 编辑本段回目录


  “经济”恐怕是当今中国社会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几乎无人不晓其意,连小饭馆也用“经济实惠”招徕食客。而经济学更是大行其道,占领了各大学的课堂,成为最热门的专业。
  然而,作为汉语的“经济”以及“经济学”这两个词,并非中国人的原创!它们起源于日本,100多年前才传入中国。
  让我们从头说起。
  “经济”,本是古希腊人的发明,希腊语是“o i k o u o m i k a”,本意是“家政”或者“家计”,也就是“家庭管理”。
  为什么希腊人热衷于研究家庭管理而非“宏观经济”呢?这是因为古希腊实行奴隶制,经济活动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研究家庭已经足够了。
  色诺芬(Xenophon,公元前430—前350),是古希腊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相当于咱们的孔子,他们是同时代人;都没有自己的著述,但是都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的弟子,撰写了世界上第一本以“经济”为名的著作,“o i k o u o m i k o z”,即《经济论》,后来英文的“经济”即“economy”一词,就是逐步从这个希腊文演变而成的。所以,色诺芬是“经济”(希腊文)这个词语的原始发明者。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必须承认,在西方发生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昌明之后,西方大大领先于东方了。
  历史走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终于开了眼界,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不单是船坚炮利不如西方,政治、制度和文化似乎也不如西方了。
  中国需要向西方学习,于是容闳到耶鲁大学学习,马寅初到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就连李鸿章也访问过美国。
  问题是,西洋毕竟太远,去那儿太费劲,又费钱。幸好彼时的东洋,也就是日本,经过1868年“明治维新”的洗礼(“维新”语出《诗经》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学到了西方文明的精髓,已经跻身先进国家之列。
所以,向东洋人学习也能达到“师夷”的目的,而且省事。何况,这个昔日不起眼的邻居,在海上打败了中国,好像也有资格做老师了。
  过去,一直是中国影响日本,可是,明治维新之后,反向的影响开始出现。孙中山、鲁迅、周恩来、郭沫若、陈寅恪、王国维、李叔同、郁达夫、秋瑾、陈独秀、张闻天、夏衍、田汉、周作人以及蒋介石、廖仲恺等人都曾留学日本。
  隋唐之际,日本人就开始借用汉字来标示自己的语言,即“假名”,“假”的意思就是“借”。今天,日本人经常使用的汉字有1 800多个。
  ……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