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分层次管理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分层次管理主要由海南大学傅国华教授提出。其主要内容如下:
  1分层次管理
  1.1基本涵义及其本质
  (1)层次与分层次管理
  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钱学森、于景元等认为:“只有一个层次或没有层次结构的事物称为简单系统,而子系统种类很多并有层次结构,它们之间关联关系又很复杂的系统称为复杂巨系统”。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及其各种活动的管理是一个复杂巨系统。
  层次是系统论的重要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Ⅰ》(1987)认为“层次”是“表征系统内部结构不同等级的范畴。任何系统内部都具有不同结构水平的部分,如物体可分为分子、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若干层次;高级生命体可分为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生物大分子等若干层次,层次从属于结构,依赖结构而存在。系统内部处于同一结构水平上的诸要素,互相联结成一个层次,而不同的层次则代表不同的结构等级。层次依赖于结构,结构不能脱离层次,没有也不可能有无层次的结构”,层次总是体现在众多范畴的相互关系之中。“系统性质主要由层次决定,一个系统内子系统是否存在层次结构是这个系统是否复杂的主要标志之一,系统科学对系统的分类也主要依赖它们的层次结构”。
  从层次识别角度分析,层次是指构成大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及其要素之间的可被识别的差异性,表现为数量、质量、等级、规模、尺度上等的差别。层次识别一般在具有同质性客体上,由于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目标的共同作用下,为了比较和识别需要,而产生的认知的方式和方法。划分层次是为了识别事物存在的差异性,是对事物及其概念由少而多、由简而繁、由粗而精的识别、分解过程。分层次认知的目的是为了更精细地探索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内在规律,以便更好地掌握这种变化的秩序和规则,进而去认知、管理和利用事物发展变化法则,为人类发展服务。
  把人类分层次识别事物的方法应用到管理科学的理论发展中,对管理对象、管理手段进行分层,有利于更有效地探索管理理论的发展变化,及其内在规律,更好地掌握管理科学变化的秩序和规则,进一步认知管理科学的发展变化,促进管理科学的发展。分层次管理就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为实现管理的目标,对各管理对象进行合乎目的的精细分层,并根据各自层次的管理需要,设计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指挥、用人等管理职能层次与之相对应,系统协调地整合管理资源,实现各层次对象管理的最优化,以尽可能少的要素投入,获取尽可能多的产出的过程。
  (2)分层次管理的本质属性与构成要素
  分层次管理的本质,在于能精细识别管理对象的发展层次,设计相应的层次管理手段、方法,实施层次对应的有效管理,实现优化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减少管理手段、方法层次与管理对象发展层次的不对称,而导致的管理资源浪费。这一管理思路与方法对纠正和改进“一刀切”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分层次管理的构成要素:一是管理对象的层次性。在管理系统中,各管理对象客观上存在层次性;其次,其发展变化过程中会产生层次性。二是管理技术、手段的层次性。受管理目的和视野限制,不同的管理者所采用的管理技术、手段、方法,虽然没有绝对的优劣,但是客观上存在层次性。三是分层次管理最终反映的管理效果也是不同的,其管理效果可以分别进行测评,其差异性可以被识别。
  (3)分层次管理的功能与核心任务
  管理科学已进入“管理丛林”时代,管理学说出现了“丛生现象”,这说明了管理学家已经从不同角度,发现了管理理论与方法,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逻辑归纳和整理,形成了不同的管理学派。虽然各个管理学说理论观点都符合逻辑和理论规范的要求,但是,其结论、观点、理论框架的差异性却很大。如泰罗强调高效率做事,法约尔强调职能,韦伯强调级别层次,西蒙强调管理就是决策。等等。深入分析现代管理学派有区别发现,以往各种管理学说是从特定角度,对特定管理对象的有效管理。一旦管理理论与方法超出了管理对象的层次,则管理理论便是低效或无效的。这说明了管理科学缺少统一的管理共性理论体系。
  分层次管理能在上述各种理论综合概括的基础上,找出管理理论、方法与管理对象相对应的一般性的管理原理,能从分层次角度,涵盖并统筹上述各个理论观点,体现管理学的内在共性。而提出分层次管理的意义在于推进东西管理思想的融合,促进东方文化偏重于“定极、定性”的概念型管理和西方的偏重于系统结构与层次分析型的管理结合,实现中西方管理理念、理论、方法的有机结合,推动管理学的展,拓展现代管理的服务范围。
  分层次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划分管理对象的层次,研究其层次存在主要影响因素,根据管理目的设计管理职能,提高各层次功能需要的管理办法,实现优化管理和促进管理的有效性、高效率的实现。
  (4)分层次管理与其它管理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相对其它管理理论而言,分层次管理理论产生现有的管理理论和人类长期的管理实践。早在2500年前,中国先哲老子就提出了“道治”、“德治”、“智治”、“权治”的分层次治理理念,其影响相当深远。西方管理理论发展进程中,也有不少管理学科与层次有关,且独树一帜,如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McGregor的 X理论,Y理论,Morse和Lorscn的超y理论,William Ouchi的Z理论,Robert RBlake和 Jane SMouton的管理风格图。体现了管理需要分层次的客观实际。同时,管理科学的总体发展正从企业管理,趋向社会管理与自然管理,管理理论与方法也正在不断提升管理层次,从个人的行为研究到管理职能总结,从事务管理到人际关系管理,直至标杆管理、企业再造和战略联盟等方向发展。管理理论发展是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层次提升,分层次管理理论是从层次的角度对管理科学进行一次综合提升。
  分层次管理与其它管理理论的区别在于:过去与层次有关的各个管理理论体系,主要是从管理对象整体性出发,即把管理对象单层化来研究管理问题,或在研究单一层次的管理手段应用到不同层次的管理对象上。研究管理对象主要集中在“人与事”上,如X理论、Y理论、超y理论、Z理论。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分层次管理”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