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海氏系统法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因素 编辑本段回目录

  海氏法认为所有职位所包含的最主要的付酬因素有三种:智能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职位所承担的责任。

1、智能水平

  智能水平指的是要使工作绩效达到可接受的水平,所必需的专门业务知识及其相应的实际运作技能的综合,这些知识和技能可能是技术性的、专业性的,也可能是行政管理性的。智能这一因素中包含有三种成分:   (1)专门知识:对该职位要求的理论、实际方法与专门性知识的了解;   (2)管理技巧:为达到要求绩效水平而具备的计划、组织、执行、控制及评价的能力与技巧;   (3)人际技巧:该职位所需要的激励沟通、协调、培养、关系处理等方面主动而活跃的活动技巧。   智能有深(综合性)与广(彻底性)之分,即一个职位是要求了解许多事情,还是要求就少数事情了解得很多。总的智能水平应是深度与广度的乘积。除了最低一级外,每增一级则对应分数随之增大15%。

2、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过程包括考察与发现问题,分清问题的主次轻重,诊断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性地拟出若干备选对策,在权衡与评价这些对策各自利弊的基础上做出决策,然后据此付诸实施等环节。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分解为两个成分:   (1)思维环境:环境对任职者思维所设定的限制的松紧程度,从几乎一切都按规定办的第一级(高度常规的),到只作了含混规定的第八级(抽象规定的),此成分共分八级。   (2)思维难度:解决问题时当事者需要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程度,从几乎无需动多少脑筋只需按老规矩办的第一级(重复性的),到完全无规范可供借鉴的第五级(无先例的),此成分共设了五个等级。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用其智能的利用率来测量的,用一个百分数来表示。

3、职位所承担的责任

  (1)行动的自由度:职位能在多大程度上对其工作进行个人性的指导与控制。这一方面是从自由度最小的第一级(有规定的)到自由度最大的第九级(一般性无指引的);   (2)职务对后果形成所起的作用:这方面共分四级,第一、二两级的作用属于间接性的、辅助性的,第三、四两级的作用属于直接性的、主角性的。   第一级是后勤性作用,即只在提供信息或偶然性服务上做一点贡献;   第二级是咨询性作用,即出点主意和建议,补充些解释与说明,或提供点方便;   第三级是分摊性作用,即共同负责的,指跟本企业内部(不包括本人的下级和上司)其他部门或企业外部的别人合作,共同行动,因而责任分摊;   第四级是主要的,即由本人承担主要责任,独立承担或虽然有别人参与,但别人是次要的、附属的、配角性的。   (3)职务职责:可能造成的经济性的正负的后果,也分为四级,即微小的、少量的、中级的和大量的,每一级都有相应的金额下限,具体数额要视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   利用指导图表评定各职位在三种主要付酬因素方面不同的分数时,还必须考虑各职位的“形状构成”,以确定该因素的权重,进而据此计算出各职位相对价值的总分,完成职位评价活动。所谓职位的“形状”主要取决于智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两因素相对于职务责任这一因素的影响力的对比与分配。从这个角度去观察,企业中的职务可分为三种类型:   “上山”型。此职位的责任比智能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如公司总裁、销售经理、生产经理等;   “平路”型。智能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此类职位中与责任并重,平分秋色,如会计、人力资源等职能管理者;   “下山”型。此类职位的职责不及智能与解决问题能力重要,如科研开发、市场分析等。   通常要由职位薪酬设计专家分析各类职位的形状构成,并据此给智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两因素与责任因素各自分配不同的权重,即分别向前两者与后者指派代表其重要性的一个百分数,两个百分数之和应恰为100%。

海氏系统法的流程 编辑本段回目录

  海氏系统法(海氏岗位评估法)是一种非常有效、实用的岗位测评方法,在企业的实际操作中,必须遵循一定的操作程序。很多企业在实施海氏测评法时,因没有按正规的操作流程操作,导致测评结果的准确性大打折扣。
标杆岗位的选取
  规模稍微大一点的企业,岗位往往比较多,如果全方位进行岗位评估,评估者往往会因为被评估的岗位过多而敷衍了事,或者因岗位较多而难于对不同岗位进行区分,这样会使评估工作出现较多的偏差。   标杆岗位选择有三个原则:   1、够用(过多就起不到精简的作用,过少非标杆岗位就很难安插、有些岗位价值就不能得到厘定);   2、好用(岗位可以进行横向比较);   3、中用(标杆岗位一定要能够代表所有的岗位)。   注意同一个部门价值最高和价值最低的岗位一定都要选取
准备好标杆岗位的工作说明书

  工作说明书是岗位测评的基础,完善的、科学的岗位说明书能大大提高测评的有效性。没有详细的工作说明书做基础,测评者就只能凭主观印象对岗位进行打分,尤其是当测评者不是对所有标杆岗位都很清晰的时候,测评者的主观性就会增大。
成立专家评估小组

  评估小组的人员由外部与内部两部分组成,企业外部的专家顾问能站在中立、客观的角度进行测评,同时还能培训内部测评人员的测评方法和技巧。企业内部的测评人员一般要求在企业任职时间较长,对企业的业务和岗位非常了解,在不同的部门任过职。企业内部的测评人员一定要有良好的品德,能客观公正的评价事务。
进行海氏评估法培训
  这一步往往需要借助外部专家的力量。海氏法是一门比较复杂的测评技术,涉及到很多的测评技巧。在测评前,测评者一定要经过系统的培训,对海氏测评法的设计原理、逻辑关系、评分过程、评分方法非常了解才能从事测评工作。
对标杆岗位进行海氏评分
  海氏的评分工作一定要慎重。科学的做法是海氏法的培训讲师选出两个标杆岗位进行对比打分,详细阐述打分的过程和原由。同时选择一名测评者做同样的演示,直到所有的测评者完全清楚后为止。测评者学会打分后,并不要立刻进行全面的海氏测评,可先选择部分标杆岗位进行测试,对测试结果统计分析,专家认为测试结果满意后再全面铺开测评工作。如果一开始就全面展开测评工作,而测评结果因为测评者没有完全掌握测评技巧而不理想时,再进行第二轮测评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
计算岗位的海氏得分并建立起岗位等级
  计算岗位的海氏得分也很有技巧性。计算出各标杆岗位的平均分后,可算出每位评分者的评分与平均分的离差,对离差较大(超出事先设定标准)的分数可做去除处理。因为有些测评者为了本部门的利益或对有些岗位不熟悉而导致评分有较大偏差,在计算最后得分时务必要通过一些技术处理手段将这种偏差降低到最低限度。   各标杆岗位最后得分出来后,按分数从高到低将标杆岗位排序,并按一定的分数差距(级差可根据划分等级的需要而定)对标杆岗位分级分层。然后,再将非标杆岗位按其对应的标杆岗位安插到相应的层级中。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海氏系统法”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本词条由以下会员参与贡献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因素 海氏系统法的流程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