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知识经济学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知识经济学(The Knowledge Economics)

知识经济学的概述 编辑本段回目录

知识经济学知识经济学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形态,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知识经济应该以其它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二是其它经济形态仍是知识经济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事实上,知识作为一种非独占性和可重复利用的社会资源,其生产、扩散和应用,自古以来就是以社会的经济运行为基础的,只是在以前的各种经济形态中,知识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往往为人们忽视罢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增强,特别是随着现代通讯产业的迅速发展,知识在经济生活中的基础地位才开始真正为人们所认识。知识,尤其是科技知识,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用邓小平的话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是当知识以独立的经济形态出现时,就标志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与此同时,一门新的学科门类——知识经济学也就应运而生了。

  知识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知识价值的产生、转化和应用过程,探索知识的经济属性和商品化途径,确定知识经济价值的标准和方法,以及研讨知识发展对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等问题的新兴学科。

知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结构 编辑本段回目录

  知识经济是一种历史范畴和现实存在,那么建立一门以知识经济为研究对象的新兴经济学科——知识经济学(The Knowledge Economics),就是非常必要的了。

  知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活动与经济规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其对象是建立在知识生产、扩散和应用基础上的经济问题。国内外经济学界曾涉足这方面的问题,如新增长理论人力资本创新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等等,并取得不少成果,但总体说来,还是零散的,至今尚无对知识经济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更谈不上完整的知识经济学体系了。

  为了使知识经济学建立在可靠的科学的理论基础上,我认为应当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在对现实的和历史的知识经济现象开展广泛的研究过程中,逐步地形成知识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而不宜匆忙地构造庞大复杂的理论空架子。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应用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本思想与方法,以及有关科技知识对经济活动的作用的有关论述,吸收西方经济学特别是创新经济学教育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及有关新增长理论等方面的积极成果,对知识经济学理论框架进行尝试性探讨。然而,由于现代知识经济的实际活动及其行为结果,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对传统经济理论提出了深刻的挑战,无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典理论,还是从西方经济学理论,都难以找到现成的答案。因此,我们必须从现实知识经济活动中的最新现象和实际问题入手,重新加以整理和分析,进行理论的概括和科学的总结。这应当是探讨知识经济学问题的一个基本思路。

  按照一般经济学的分类方法,知识经济学一是可以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来研究知识经济;二是可以分别从理论和应用两个层次来考察知识经济。由此可以大致构成知识经济学体系的框架(图1)。

  Image:知识经济学体系框架.jpg

  微观知识经济学主要从事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的活动主体,包括科研机构、教育部门和企业及其人员为基率单位、探讨知识的投人与产出,价值与产权,市场与竞争,扩散与应用,转换与创新等微观经济同题。宏观知识经济学主要以世界、国家及地区为对象,探讨知识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影响,知识经济结构与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的产业政策、科技政策、人才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等问题。

  理论知识经济学主要是研究知识活动的经济问题及其经济规律。它把知识的生产、分配和应用看成一种经济现象,用经济学的方法来探讨科学、技术、信息、知识的活动过程及规律,既研究知识活动的经济问题,又研究经济活动的知识作用问题,既分析知识活动的经济因素与经济后果,又考察经济活动的知识动因与知识效应。在一定意义上,理论知识经济学是理论科学学与理论经济学的交叉边缘学科。应用知识经济学主要把理论知识经济学的原理及方法应用于与知识经济活动相关的知识部门和知识产业部门,如研究开发业、教育产业、信息产业、高技术产业等,探讨这些知识经济产业部门的基础、结构、测度等问题。

  此外,知识经济学必然包含着若干基率理论同题,各门知识经济学分支共同的问题,并形成若干分支学科。如知识经济现象学(运动学)、知识经济动力学(机制问题)、知识经济计量学和知识经济预测学(未来学)等=这些学科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纳入理论知识经济学的范畴内,但它们作为一般方法性学科,对于应用的、微观的、宏观的知识经济学等学科也是适用的。

  还须指出,知识经济学与蓬勃发展并渐趋成熟的信息经济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根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与信息,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人们通常认为,知识的涵义比信息的涵义宽,所以知识与信息之间是一种包含从属关系。也有人认为,信息比知识的内涵宽,似乎知识又被信息所包容。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有片面性 因为,某些知识,如显性知识(know-what,know-why)可以编码化而成为信息;而另一些知识,如隐性知识(know-how,know-who)则难以编码化,至少其中部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隐性知识无法转化为信息,就是说存在着信息化的知识与非信息化的知识。同样,某些信息传递的各种知识内容,属于知识性信息;而另一些信息仅仅是符号、数字或无意义的数据、图形,并无什么知识内容, 及类似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等,则属于非知识性信息。因此,知识与信息之间存在着部分交叉重叠的关系(图2),因而知识经济学与信息经济学也存在部分交叉的关系。

  Image:知识与信息交叉关系.jpg

  在某种意义上,将知识经济活动抽掉其内客,而当成一种信息过程,来探讨其经济规律,知识经济就成为信息经济学研究对象。同样。信息经济就其实在的经济过程,又有着具体的经济知识内容,我们又可以将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纳入到知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特别是由于信息经经济学这门经济学科早已建立并且颇有成效,因此建立知识经济学无疑应参照、借鉴和吸收信息经济学的成果与方法。

知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编辑本段回目录

  知识经济学思想的诞生,对于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发育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归纳和概括起来,知识经济学有以下七个原理:

  1、知识的纵向继承原理。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曾经提出了关于“三个世界”的理论。他认为,如果物质世界可以被定义为世界l,而精神世界可以被定义为世界2的话,那么知识从本体论的角度来说,是另外一个不同于上述物质世界1和精神世界2的亚世界。卡尔·波普尔把它定义为世界3。知识一旦被知识的创造者创造出来,就立即脱离了创造者精神活动的领域,“外化”为独立的知识形态,并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向外传播。卡尔·波普尔把这种现象称为“鸟巢”现象。这就是说,知识一旦被产生出来,就像小鸟飞出了自己过去的“鸟巢”一样,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思想的空间翱翔。知识还可以通过教育等社会传承方式,不断地由上一代传递到下一代。因此,继承和创新是知识进化发展最基本的形式,新的知识总是在一定的知识背景上,在广泛继承前人和吸收今人认识成果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认识的突破和知识的创新。没有知识纵向的历史继承,人类的认识就总是要从零开始,也就不可能产生有效率的现实的知识创新。

  2、知识的价值凝结原理。知识是有价值的。这是知识经济形态和其他经济形态最显著的区别。知识的价值形成,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度来说,是由于人类脑力劳动的凝结。知识的价值形成,是一个世代延续的缓慢推进过程。人类的认识运动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辩证发展过程,它显示出认识和实践之间无限的循环往复和螺旋式上升的规律性。因为知识发展的规律是一个逐步深化和不断积累的过程,所以知识价值的凝结不可能一次完成,而是一个不断积累的渐进过程任何知识形态,总是凝结着先驱者的劳动价值。

  3、知识的横向相关原理。现代知识体系已经发育成一个以各大知识领域为纲领,各学科体系问相互依存、渗透和交叉的网状结构。知识之间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是知识体系内部相对独立的各级学科间横向联系的基本形式,各种知识都是人类知识系统中的组成部分。我们通过各种知识对于基础知识领域的复归,总可以找到学科间相互沟通的具体环节和途径。因此,一门学科的进展,往往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其它学科的发展。这就是不同知识形态之间的横向关联性。

  4、知识的价值结构原理。按照认识活动的逻辑顺序,知识体系可分为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和How(怎么样)等层次。各个知识单元之间是由一种内在的逻辑结构相互联系起来的,这是知识价值结构的客观基础。从价值论的角度看,各个知识单元所具有的价值是密切相关的。它呈现出倒金字塔型的结构。在知识的价值结构中,知识的认识价值和实践价值成反比 这就是说,如果知识单元的认识价值越高,那么它的实践价值就越低从知识所具有的经济价值的角度来看,知识的经济价值呈现出递增的态势。这就是说,经济越是发展,知识的经济价值就越大。知识要能够充分发挥它的经济价值,既要看它技术知识部分的经济价值,还要看技术知识与科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既要看到科学技术知识的经济价值,又要看到人文知识潜在的、间接的经济价值。从知识的价值结构原理来理解,主张“技术立国”,只能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才是最具有远见的战略方针

  5、知识的价值转化原理。知识的价值转化有两重涵义:一是认识价值与实践价值在层次问的纵向转化;二是不同价值形态之间的横向转化。就知识价值的转化途径和条件来说,不但取决于主体的创造和选择,而且也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如制造永动机的尝试之所以总是以失败而告终,就是因为这种所谓的“创造”违反了相应的物理学定律。当人的认识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如果人们可以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的创造性,那么在知识的价值转化过程中,技术的负效应会逐步减小。

  6、知识的价值外化原理。作为价值载体的知识,其价值外化的途径概括起来有二点:一是通过实现主体的需要将其潜在的价值显示出来;二是通过实现主体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需要途径来体现知识的价值。因此,知识的价值,除了那些能够简单外化为商品形态(如软件、专利版权等)的知识可以直接进入社会经济生活领域外,其他形态的知识,都必须先转化为能够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人们的思想、观念,进而升华为主体的实践能力,井渗透到生产力的各要素之中,才能提高社会经济活动的效率,产生出间接经济效益。推进以知识的传播为主要内容的信息产业的发展,是知识的价值直接外化为经济效益的表现;而提高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率,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则是知识的价值间接外化为经济效益的表现。从根本上来说,知识的价值外化是促进知识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手段。可是在知识的价值外化途径中,最基本的并不是直接的经济外化.而是通过人的主体思想和行为具体转化的间接的经济外化。

  7、知识的市场价格原理。同其它商品一样,知识的经济价值,在社会的市场体系中,归根到底也应该表现为价格形态,即也应该可以通过货币的形式来加以衡量。而知识商品价格的高低,又与知识的普及程度直接相关。随着新知识的不断扩散、转让以及认识活动的深化,原来还属于前沿性的知识,会被更新的知识形态所取代,并逐步转化为人类共同的财富。这时,它的市场价格也就会呈递减趋势。因此,同一般的商品一样,知识的市场价格也是时问的递减函数。专利、版权等知识形态的产权,法律都有非常明确的期限限定,就是知识的市场价格遵循递减原理的具体表现。

  上述原理并未穷尽知识经济学的所有基本原理,其问的关系也不是不可筒约的。但不论如何简约,知识经济作为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形态而出现,标志着信息社会的来临,标志着今后社会发展的新方向。

知识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编辑本段回目录

  知识经济学作为一门新的经济学科,至少要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知识经济学的一股问题,这里需要讨论知识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方法与意义,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知识经济与非知识经济的关系,知识经济的价值与价格,知识经济的费用与效用分析,等等。

  第二部分。知识经济的生产要素,包括知识经济的劳动者,知识经济的投资及其回报率,知识经济的劳动对象与劳动手段,知识经济的效益等。

  第三部分。知识经济的生产与再生产,包括知识产品的生产(人脑的知识生产能力、内在与外在的激励、学习与创新的关系),知识产品的传播,知识产品的应用(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等。

  第四部分。知识产业分析,包括五次产业的划分及其变动趋势,知识产业的内容(直接与间接知识部门),知识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等。

  第五部分。知识产品、企业与产业的定量研究,包括投入产出分析,产品、企业与产业知识含量的测度等。

  第六部分。知识经济的管理、核算、发展战略与政策。

  以上仅仅是知识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很不全面的大纲,今后随着知识经济及其理论的发展,这个大纲将会得到不断的完善、细化与深化。

研究知识经济学的难题 编辑本段回目录

  知识经济学是很复杂的,在研究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难题,其中主要有:

  1.如何建立知识经济的核算体系。目前采用的SNA体系是针对物质与能量生产建立起来的,基本上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核算的要求,需要另外研究、制定一套指标,构造符合知识经济的核算体系。目前对这个体系没有进行多少研究,基本上是一个空白。

  2.测度产品、企业、产业的知识含量,这里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直接知识部门,它们的特点是已经市场化,有价格系统为依据,比较容易测度;另一种情况是间接知识部门,它们包含在第一、第二、第三(服务业)、第四(信息业)产业的内部, 测度的困难在于:知识“影响的质和量是事先不能预料的。……。知识与通常的资本货物不同,没有固定的能力”。第三种情况是如何测度知识的扩散与溢出效应,如何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定量研究。

  3.如上所述,人脑是知识的唯一创造者, 它是如何生产出知识的,内在与外在激励分别起什么作用,学习与创新、人脑与电脑之间是什么关系;知识生产的最大特点是复杂性、随机性、突然性,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从这种复杂关系中找出其规律性,是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4.如何确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投资比例,大学教师如何在知识生产与知识传播上分配时间,使两者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干扰。

  5.发展中国家如何正确处理工业化、信息化与知识化的关系,如何确定它们之间的投资比例,使它们走上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轨道,而不是顾此失彼、相互牵制。

  6.知识是分等级的,如初级、中级与高级。OECD对l970-l980年将技术等级划分为高技术、中技术和低技术,1980-1995年将它们划分为高技术、中高技术、中低技术和低技术。要在这种划分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研究,使知识等级的划分既具有科学性, 又具有适用性。

  7.信息与知识的传播都需要利用基础设施(国际国内网络),将信息与知识分开后,如何分别计算它们的流量、收益,如何分别测算各种网络的经济效益。

  8.知识与知识产品的价值与价格。这些是建立与发展知识经济学的基础,但它们比物质与能量商品要复杂得多。例如,由于知识生产的随机性,有时投入很多,但没有产出}有时投入很少,但产出很大。一篇学术论文或一本科学专著的价值与价格偏离很大,如何确定它们的价值,是没有解决的问题,它们的价格基本上是指知识载体的价格,与物质与能量商品的唯一区别,是价格中包含了少量的稿费。

研究知识经济学的重大意义 编辑本段回目录

  研究知识经济学的意义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给经济学大家族增加一个新的成员;其次,为知识产业奠定理论与方法论的基础;第三,测度产品、企业、产业和GDP中知识的含量及其贡献率,为划分劳动密集型 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产品、企业和产业找到标准}第四,为加强知识产业的管理与核算提供依据。

  研究知识经济学除了上述意义外,这里我们着重讨论它的理论与社会意义。迄今为止,经济学都是以研究物质与能量为对象,形成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和内容,随着信息化、知识化时代的到来,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即主要研究物质与能量转向主要研究信息与知识,从主要研究硬产业转向主要研究软产业。具体来说,经济理论将发生以下变化:

  第一,知识是唯一的,其产品的价值取决于个人的劳动消耗,而不是取决于社会平均劳动消耗,这样我们所熟知的一套社会平均劳动决定价值、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理论将会彻底失效。同样,知识是唯一的,重复的知识毫无价值,无论需求有多大,供给只有一个,这样我们所熟知的供给与需求决定价格的理论与方法会彻底失去意义。无论生产者还是消费者,他们的知识是不完垒的,收集、加工知识需要成本,其数额可能超过产品的价格,由此得到的结论是,生产者的利润最大化和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原理不再成为理论分析的基本假设,需要放弃一般均衡论,着重研究非均衡理论。在知识经济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它们不可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非常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在物质与能量的生产过程中,随着资本与劳动投入的增加,存在规模效益递减规律,而在知识生产过程中,由于知识是唯一的,新投入的知识在水平上一定超过原有的知识,无论前者取代后者还是不取代后者,知识增加的结果不是规模收益递减,而是递增,这将改变一系列经济学原理

  第二,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生产过程中体力劳动的人数减少,作用下降,而脑力劳动的人数增加,作用上升。在物质与能量生产过程中,体力劳动是生产剩余(剩余价值)的主要创造者(源泉),而在知识生产过程中,脑力劳动是它的主要创造者。知识劳动者的生产率比体力劳动者高许多,他们不仅获得的报酬高于后者,而且他们提供的生产剩余大大超过体力劳动者,资本家与劳动者在分配新价值的过程中能使前者向后者作出一定的让步,使资本主义国家有可能向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障。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与繁荣的奥秘,也是这种社会制度能够基本上保持稳定的根本原因。另一个原因是累进所得税和财政转移支付,这种制度创新也是建立在知识劳动能够创造大量生产剩余的基础上。

  第三,物质与能量生产的物质消耗高,而信息与知识生产的物质消耗低。

  第四,调整投资方向与结构,改变经济发展战略。劳动资源丰富、资本稀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一项研究成果证明,投向人力的单位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投向物力的单位投资,也就是说,增加人力资本可以提高经济的增长速度。选就要求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加教育和科技投资,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提高垒民族的素质,培养科技人才,加快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战略转变。

  第五,研究物质与能量的经济学是复杂的,但与研究信息与知识的经济学相比,它又显得比较简单,我们在本文的第四部分将讨论研究知识经济学的难题,从中可以看出它的复杂性。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知识经济学”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本词条由以下会员参与贡献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知识经济学 GDP OECD SNA 一般均衡论 不确定性经济学 专利 世界经济学 中观经济学 交易成本经济学 产业政策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