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诱导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什么是动机诱导 编辑本段回目录
动机诱导研究 编辑本段回目录
大量的观察和分析表明,消费者购买行为是种种有意识和无意识动机总和的结果,是多个动机共同驱使下进行的。例如,消费者买一件衣服,有保暖御寒的保护生命动机,也有装饰自己的感情动机,还有追逐潮流的时代心理动机。动机总和有两个基本公式,一种方式是几个动机共同作用于促进购买行为方向的情况,如下图所示。图(a)中动机总和系统a1,a2,......an都促进购买,显然消费者会发生购买行为。第二种方式是动机相抵触、作用相反的情况,图(b)中,动机总和系统促进a1,a2,......an购买,动机总和系统b1,b2,......bn阻碍购买,显然消费者可发生购买行为,也可能不发生购买行为。
(1)方向一致的动机总和可以强化购买行为
这种购买行为是多个动机方向一致,能够使消费者产生更为强大的、推动他购买商品的心理力量。例如,目前我国城乡居民踊跃认购国家发行的债券。从动机分析,一是购买国债匹夫有责,支援国家建设;二是国债利息稳定,且能获得比存款更大的收益。持有多个动机的人,有着更大的购买国债的积极性。
(2)相抵触的动机总和作用不平衡
相抵触的动机总和作用不平衡,占上风的力群决定购买行为。所谓相抵触的动机,就是方向相反的驱使力和动因同时作用于消费者。两种动机总和系统互相不平衡,在消费者心理上产生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群,占上风的力群决定着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综合动机。具体表现为:
购买一种商品引起的动机相抵触。一个消费者想买一台电冰箱,基于这样几个动机:a1可夸耀于人前;a2能经常吃冷饮;a3听说冰箱要涨价。a1,a2,a3动机总和构成综合的诱导性动机,促使他倾向购买电冰箱。同时他还想到:b1手头现钱不够,需借款;b2冰箱质量令人担忧。b1,b2动机总和成为阻碍购买冰箱的力群,如下图所示。这个消费者的心理状态中,由倾向购入的力和阻碍购入的力形成两种力量,两个力群要进行较量,强者决定他的购买意向。
购买两种商品引起的动机相抵触。一个消费者想购买影碟机和照相机,由于支付能力限制,二者只能买其一。想增加家庭欢乐,就希望先买影碟机,其背后隐藏着夸耀于人前的想法。想随时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想先买照相机,其背后隐含着对孩子的爱。这样,先购哪种商品,实质是夸耀和爱子哪个愿望更应优先满足。买影碟机或买照相机就互相抵触。这时,购买哪种商品的驱使力和动因更为强烈,就会先买哪种商品。
相抵触的动机总和作用平衡,即倾向购买的力和阻碍购买的力相互作用达到均衡点。如果有外因加入倾向购买的力,会使购买的动机强化,对购买行为往往能给予决定性的影响。例如,在商店柜台前,常常看到有的顾客面对商品犹豫不决,说明他的心理力量处于平衡状态。此时,营业员的一个表情、一种手势、一句话或一种暗示,往往使顾客下决心购买。有时别的顾客买下同样的商品,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也会使消费者采取购买行为。因此,营业员必须掌握诉求艺术,在关键的时刻给顾客加上倾向购买的力。这种外力的作用,是使商品对消费者的综合诱导性得到急剧强化,突然被强化的购买动机促使消费者采取购买行动。
动机诱导的作用 编辑本段回目录
消费者都是带有一定动机和欲望走进商店的,但进店消费者并没有全部实现购买。据日本三越百货商店的调查,进店的顾客只有20%发生购买行为。这是由于消费者的欲望有两种,一种是“意识的欲望”,即有明确购买目标的消费者,另一种是“潜在的欲望”,即虽然需要某种商品,但没有明显意识到因而没有做购买预定的消费者。有潜在欲望的消费者,常常由于外界的刺激,潜在欲望被唤发,使他由一个看客变为买主。据美国一家百货公司调查,在顾客的购买行为中,有28%来自“意识的欲望”,72%来自“潜在的欲望”。消费者在商店里完成由潜在欲望到意识欲望的飞跃,是扩大销售、提高效益的关键。实现这一飞跃,除了店堂环境、灯光装饰、商品陈列、商品适销度等因素外,很重要的是营销人员的仪表、神态、语言、示范,就是营销人员的诱导,使消费者的心理朝着倾向购买的方向发展。在商店中,营销人员对消费者的影响,比来自家人、朋友、广告、使用经验的影响更为直接,更为广泛,更为有力。因此,零售企业要想实现更多的销售,就不能按“卖不卖在我,买不买由你”的观念行事,更应该在诚心诚意为顾客服务,在诱导顾客购买动机上下功夫。
动机诱导的方法 编辑本段回目录
第一,证明性诱导。
主要包括实证诱导、证据诱导和论证诱导。
实证诱导。即当场提供实物证明的方法。这种方法逐渐被采用。例如,把手表放入水槽中陈列,以证明其防水性能,诱导顾客的信任。这种方法可因行业、因商品不同而采用不同方式,如:玩具当场操作表演;录音机、电视机当场收听、收看;服装让顾客试穿;面料做成使用状态给顾客看,等等。
证据诱导。即向消费者提供间接消费效果证据的方法,有些商品不适于采取实证方法,就可以采用证据方法诱导。例如,推销饮料产品时,就可以向顾客指明,这种饮料是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指定饮料,那种饮料是中国消费者协会推荐产品,效果反映相当不错。证据诱导要使用消费者所熟知的,又有感召力的实际消费证据,才能使消费者相信所购商品靠得住。
论证诱导。即以口语化的理论说明促进信任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营销人员有丰富的商品学知识,对出售商品的化学成分、生产工艺、质量性能、使用方法有清楚的了解,同时有诉说能力,简明扼要地向消费者介绍。例如,对化纤纺织品,无须说明化纤有7大类,只需向顾客说明:“化纤产品,洗后不用熨烫就可穿用,挺括实用”,便能收到诱导效果。
以上3种诱导方法,从一次诱导角度分析,实证诱导效果较佳,证据诱导效果次之,论证诱导效果较小。从多次诱导结果看,效果顺序正好相反。
第二,建议性诱导。
指在一次诱导成功后,乘机向消费者提出购买建议,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建议性诱导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建议购买高档次商品。提这类建议的条件是要对顾客的购买预算做出判断,以免建议不妥伤了顾客的自尊心。
建议购买替代商品。提这类建议的条件是消费者欲购甲牌商品,本店无货,但有在质量、性能、价格上与甲牌商品不相上下的乙牌商品,但不要强求顾客购买。
建议购买关联商品。进行关联商品购买建议要注意当两项商品有主次之分时,顾客购买主项商品建议购买次项商品极易成功,反之则较困难。例如向购买鞋油的消费者建议买皮鞋,往往白费口舌。
建议购买大包装所需商品。同类商品大包装比小包装在费用上较为经济。对于某些连续使用的消耗性商品,这种建议容易成功。
建议购买新产品。新产品对消费者来说,没有使用经验的参考,购买欲望难于形成。营销人员要做好宣传,并作出退换,保修承诺,才有可能建议成功。
进行建议性诱导,营销人员要记住顾客有潜力可挖,彻底破除实现一次销售就等于接待完一位顾客的观念。在行为上要表现出,提建议的动机是为顾客着想,措辞言简意赅,出语顺应自然。即使销售未获成功,至少在顾客中树立良好的商业信誉。
第三,转化性诱导。
以上两种诱导方式方法运用时消费者可能会提出问题,甚至针锋相对,使买卖陷入僵局。这时就需要通过转化性诱导,缓和气氛,重新引起消费者的兴趣,使无望的购买行为变为现实,常用的转化性诱导有以下几种:
先肯定再陈述。先肯定顾客言之有理的意见,使顾客得到心理上的满足,然后再婉言陈述自己的意见,这样可以令消费者自然地回心转意,从而采取购买行为。
询问法。即找出顾客不同意见的原因,再以询问方式,转化对方意见,询问中态度要和蔼,否则顾客被问得哑口无言,顾客失了面子,为了自尊,宁可到其他商店购买。
转移法。即把顾客不同的看法,直接联结到出售商品的特点上去,使顾客心理通过思维的桥梁,集中到销售商品的特点上。
拖延法。遇到顾客提出意见难于回答时,就不能急于用不充分的理由去诉说,可以先给顾客看商品说明书,用短暂的时间考虑有说服力的回答。
总起来说,运用购买动机的可诱导性,因时、因地、因人、因商品使用各类诱导方法,能够唤起消费者的潜在欲望,促使他们采取购买行为,能够顺利地实现消费者的意识欲望。抓住消费者接触30秒钟,把握时机,运用技巧,为未来的诱导打下良好商品的最初的基础。良好的结束语会引起顾客下次购买的欲望,实现未来的销售。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
标签: 动机诱导 从众心理 债券 关联商品 利息 动机 商品 商品学 商品陈列 国债 存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