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全能化经营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金融业全能化经营的概述 编辑本段回目录
银行?证券?保险业务,其业务活动的变化构成了金融机构竞争与整合?金融手段不断创新?金融服务理念变革等一系列内容?金融企业全能化的经营范围跨越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业务?短期信贷与长期信贷业务?银行业务与非银行业务之间的界限,进而能够提供全面综合的金融产品?出于追求利润和规避风险的需要,各金融部门不可能在各自的领域内封闭发展,而是跨越部门界限以全面的金融服务参与竞争?证券化金融产品和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促进了银行业?证券业以及保险业的业务融通,全能银行和银行保险公司目前在发达国家正迅速发展起来?
全能化经营的各种表现 编辑本段回目录
1.银行?证券的业务融合
证券化与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与运用,促进了银行?证券等多方面金融服务的融合?
证券化(Securitization)是“资产的证券化”,即将贷款债权?赊款债权等流动性差的资产转让给特别设立的公司(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由SPV发行证券,使资产以证券形式发生流动,指的是将无流动性资产转化为有流动性证券的金融技术?
不良债权问题深化促使资本证券化成为不良债权的处理手段;同时,企业的融资渠道开始多样化,多数企业选择比发行债券成本更低的证券化商品; 技术的发达,在数据处理?统计处理等方面以较高技术支持证券化发展?资产证券化为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商机进而能够得到金融机构的大力推动,一方面,投资银行积极为企业设计与需求相适应的证券化商品,参与商品的发行承销;另一方面,银行利用对企业贷款债权的证券化,既保证了自有资产比率,又可通过债权转化获取手续费收益?
金融衍生工具也是发源于美国传播于全世界的金融技术之一?金融衍生工具是从股票?利率?货币等原资产派生出来的金融商品,其价格的形成取决于原资产价格,代表性商品有可转债?期权?期货等?在投资银行业务中,与金融衍生工具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二级市场的自营与经纪业务?
融资?投资和金融机构出于控制风险的需要,开发出以套利交易为主要内容的衍生工具?同时,电脑技术?定价理论和信用评价技术的发展为衍生工具的运用和普及提供了条件,使衍生工具得以迅速发展?
2.保险业的证券化
保险企业对于收入及利润的追求以及市场经济对于金融资源配置的客观要求,都促进着保险业金融功能的增强?
保险投资是保险产品创新的重要方面,面向保险投资业务开发的现代非保障型新险种如分红保险?变额保险?万能保险不仅具有保障功能,而且具有投资功能,是一种介于保险与证券投资的金融工具?
保险基金投资入市业务,即保险基金要在适当时机,积极进入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资本市场,以有效地盘活保险基金?保险基金在进行债券交易安全基础上的赢利性,会进一步扩大保险公司经营的业务领域,为保险公司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提供了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保险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全球养老保险基金规模的日趋庞大,其在金融市场投资的规模和影响力都超过以往任何时代,进一步在广度和深度上强化着保险与银行及证券业的融合趋势?
3.银行业与保险业的业务融通
随着市场金融结构的迅速变化,银行业与保险业之间出现了一种新型关系:即由原先的各自平行发展转变为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各自在金融市场中的角色和作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Bankassurance(银行保险公司)已经在观念领域为人们所接受,银保融通的趋势已经成为世界金融保险市场中的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
4.全能银行
全能银行可以提供几乎所有的银行和金融服务,如贷款?存款?证券?支付清算?外汇?代理保险?租赁与咨询等业务?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金融机构努力拓宽自己的服务领域和提供便捷的服务手段,各金融机构有实现相互融合的强烈动机,现代通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为这一融合以及通过融合降低成本提供了技术保障;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和市场融资的“脱媒”现象,使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已无法适应金融市场发展的新需求,同时,金融创新的发展为突破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提供了可能,商业银行在负债结构和资产配置方面越来越多地依靠资本市场工具,而投资银行也日益向商业银行业务渗透,金融创新使两者的业务界限逐渐消失?
能提供全面金融服务,与客户之间关系较为巩固,就有内在稳定机制的全能银行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起来?
全能化经营发生的背景 编辑本段回目录
金融制度的变革,往往伴随着金融服务手段创新和金融服务理念革命?而这一切都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人类社会科技水平进步的背景下发生的?
1.社会经济信息化的背景
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络的发展,一方面,技术引进市场进而产生了提供极为廉价服务的“网上经纪商”?高度的专业化分工使大小券商?其他金融机构甚至非金融机构(如资讯公司?网络公司等)都有机会发挥各自的特长参与证券市场的网上交易?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软件化和无形化使得原来的银证分离地带变得模糊,网上交易无疑为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参与证券业务提供了保护屏障,金融业务活动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日益融合?
银行的虚拟化和智能化将使银行的收入来源结构及业务内容面临调整,以组织项目资金筹集?资本重组以及基金管理和财务顾问为主要业务的商业银行将有极大的发展?这样,银行全能化服务趋势得到增强?
2.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背景
经济的全球化推动了金融国际化,全球投资和贸易一体化的发展必将要求大一统的全球金融市场的产生?流动货币政策的协调统一以及货币的一体化趋势,也将逐步减少贸易和投资的交易成本从而使全球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
金融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结果是跨国金融机构的大量涌现?国际金融领域风险的传染性和传导性,使得国际银行业的经营风险问题十分突出?面对加大的金融风险,高度一体化市场的金融风险将不再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所能解决的,需要全球性的金融机构来承担;促进全球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对外开放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原则,这也是国际经济一体化对于金融国际化制度创新的客观要求;随着各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一体化金融市场范围扩大,金融领域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金融市场电脑化?网络化把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连成一片,使全球各地市场融为一体,打破了不同地区市场时差的限制;全球不同类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以及银行信贷?债券?股票?外汇市场等也相互贯通?金融证券化贯通了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联结了各类金融市场,使储蓄存款机构?信贷银行?金融公司?投资银行?各类基金甚至各种保险公司等业务的关系日益密切?从而使资金不但在某一类市场实现跨国界的流动,而且能在不同类市场之间迅速转移?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能化经营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经济金融全球化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竞争激烈?为适应经济全球化,银行业加强调整?兼并?合并和金融创新已使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名存实亡?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经营模式被打破,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界限逐渐模糊,金融机构业务交叉并走向多元化?综合化?银行已经开始从传统的放款业务向证券投资领域进军,有些银行还将业务范围拓展到信托?抵押?保险等一些非传统银行业务领域,而证券?租赁?保险等金融公司也已开始向特定顾客发放贷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深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金融业由分业向全能化经营的趋势在进一步加强?
3.金融创新的推动
当代以新型化?多样化?电子化为特征的金融创新,改变了传统的金融运作模式,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界限愈来愈模糊不清,金融机构业务交叉呈现自由化?综合化?国际化的新趋势?在金融创新的推动下,分业经营的管制失去了效力,各国金融当局不得不放松管制,使得跨国银行的经营业务扩展到非银行业务领域,跨国银行开始经营过去主要由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经营的债务发行?信托?咨询?保险等收费业务,并且还开始经营一些与普通银行无关的经营业务,如国际租赁?国际现金管理?国际投资管理,有的跨国银行甚至从事出口信贷?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为跨国银行向 “全能银行”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跨国银行业务综合化的发展?而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业购并浪潮呈现出新的特点,金融购并不再是简单的同业合并,而是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跨行业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购并,更加快了国际银行向全能化经营迈进的步伐?
金融创新被看做是21世纪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交易网络化?交易集约化?业务综合化?监管国际化,将成为金融创新未来发展特征?
4.金融监管变革的作用
金融市场一体化尤其是通讯和计算机的运用,使得金融风险在现行监管体系下难以集中控制和监管,这就要求更集中或者至少很协调的监管体系应随着全能化经营而发展?因此,将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统一由一个机构来监管的单一监管体制也在成为一种发展趋势?金融当局从提高本国金融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出发,也开始着手改革金融监管体制把多个各自为政监管机构改革为合并组成一个监管机构;关于银行市场准入条件?经营范围等规定也得到一致放松?为适应经济全球化,银行业加强调整?兼并?合并和金融创新已使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发生根本改变?这样,金融监管体系的集中统一化趋势与金融业由分业向全能化经营的趋势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金融国际化?金融信息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是国际经济一体化以及信息经济发展的客观结果,伴随着这些客观结果连同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机制的改革,金融全能化经营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种趋势?全能化经营的发展背景本身就是其最重要的特征,尤其是信息化和自由化是其中关键——信息技术对于金融业生产方式的改变为全能化经营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自由化则为全能化经营在制度领域的确立开辟了道路?同时,全能化经营作为金融企业的组织经营方式,不仅涉及到宏观背景环境与制度,而且也关系到微观金融主体的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和微观经营环境?因此,宏观与微观的共同影响是全能化经营的第二个特征,从这个角度讲,任何金融组织的全能化经营决策都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考虑?
美国金融业全能化经营对世界的影响以及启示 编辑本段回目录
美国的金融全能化经营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超过了任何一个国家的变革,这不仅因为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经济的冷热直接影响世界经济的冷热,而且还因为美元是最重要的世界结算货币,美国金融体系的变革直接影响国际金融体系的构架。一个国家在逐步融入国际金融体系的过程中,也必须随世界金融主流趋势变化而变化。美国金融业的变革告诉我们:
(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要求金融的全能化和一体化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日益加快,世界市场也显出一体化的特征。一体化的经济和一体化的市场,需要一体化的现代化金融服务。在当今金融证券化、电子化、信息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下,无论是从走出去还是引进来的角度考虑,经营品种单一、靠利差维持生计的单一的银行都处于明显的劣势。全能制银行是适宜经济一体化的要求的,它可以通过多样化、综合化的业务经营,分散经营风险,可以充分应用现有的银行机构网点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降低信息收集成本和金融交易成本,增强赢利能力。
(二)金融的全能化经营不是简单的同业合并,而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全能制银行的产生是金融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实行结果是通过收购和兼并,出现了一些象花旗银行集团这样集商业银行、证券和保险于一身的金融财团,可以为客户提供传统的从贷款到股票公开上市等全面金融服务,普通消费者在一个金融服务机构内,就可以办理所有的金融交易,提高了金融业的效率和竞争力,达到更高程度的资源优势互补。在这个过程中,世界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将发生很大的变化,金融资源和经济财富会重新配置,国与国、经济体与经济体之间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强者恒强,弱者愈弱,有差距的国家必须加快经济、金融改革,由弱变强。
(三)美国实行全能银行之路,证明了业务分割意味着竞争力不足
金融全能经营和混业经营是适应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实施多元化经营和大规模资产重组的要求而出现的一种主流趋势,有利于金融资本更好地服务于产业资本。20 世纪末,不仅美国颁布了新法,日本等国也纷纷解除禁令,鼓励大中型银行向混业经营方向发展。日本1997年4月实施金融自由化计划以来,开放金融市场和改革金融机构,促使日本金融业从以往的守旧、官商勾结、企业烂贷,向市场机制引导下发展,1999年下半年以来,日本的最大银行竞相宣布合并,实施资产重组。其中,兴业、第一劝业和富士银行合并为全世界银行最大的巨无霸。这三家银行在持股的基础上。实行按客户的类型和功能重新划分和组合,使其以雄厚的金融资本和庞大的集团组织在国际金融界占有一席之地。
(四)实行全能银行制度需要具备一些必要基础条件,不能盲目照搬
除了美国、日本、德国,世界上实行全能银行制的国家或类似全能银行制的国家还有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爱尔兰、丹麦、瑞典等,虽然他们采取的银行管制不完全相同,但他们一般具备这样一些条件次部分是经济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大环境比较成熟,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参与程度高,而且商业银行是真正的金融企业。本身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和有效的内控约束机制。虽然新问题不断,但金融监管法律框架健全完善;监控能力和水平符合金融业的发展趋向。
中国金融业经营管理制度的取向和对策分析 编辑本段回目录
目前我国金融业经营管理体制实行的是一种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分开的银证分业经营模式。其特点是:商业银行不得从事证券投资,证券公司也不得从事存贷款等商业银行业务,二者只能在各自的领域里经营,不能够跨业经营。否则,将被视为违法并受到金融监管当局的处罚。从实践情况看,这种银行与证券分业经营模式,在我国金融市场发育,制度建设及监管体系还不十分健全的情况下,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随着国内外金融形势的急剧发展,我国分业经营制度已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从国内情况看,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市场供求出现了以买方市场为主导的局面,资本市场也随之有了较快扩展。商业银行光靠传统业务已无法扩大利润增长来源,必须加快功能创新,扩大具有投资银行服务功能的中间业务,才能满足客户的多方面金融服务需求。而现行分业经营制度,却不利于商业银行的规模集中和传统银行向现代银行的转变,也不利于其金融产品、金融工具的创新与发展。就证券业而言,它必须扩大同商业银行的合作和融资渠道,才能增强发展实力,更充分地发挥自身功能作用。而现行分业经营制度则极大地抑制了市场资金供给来源,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现代化电子网络的广泛运用,在为商业银行金融工具的创新以及银证两业的融合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的同时,也加剧了金融竞争的激烈程度。所有这些因素,决定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不仅仅是要求扩大与加强双方的合作,而是更加进一步的融合。
银行业务和证券投资业务是分是合,即银行业务是否应该全能化,并没有一个固定、统一的模式。一国对于分和合的模式的选择,应该视具体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而定。虽然我国政府在混业经营上的管制有所松动,但鉴于我国目前尚处于经济转型期,全能制经营要求的条件还不能完全达到。所以,分业经营仍是我国当前比较明智的选择。但混业经营已是大势所趋,我国应立足于经济发展的现实,有条件地促使这种转化。
(一)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可以考虑让银行有计划、有步骤地介入证券业
我国银行可以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拓展以下银行业务:
(1)资产业务。通过证券市场运作,实现银行债务重组、证券贷款、证券投资。通过证券市场运作实现银行不良债权重组,即将准备重组的银行债权证券化,可以采用投资银行债务重组技术、证券抵押贷款。银行应该注意证券抵押贷款要用于企业运转,而不是用于证券投机和证券投资。在分业经营体制下,银行业证券投资的对象应该集中在商业银行型证券业务,如中央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等。
(2)负债业务。银行在证券市场上的负债业务拓展,主要表现为存款工具的证券化,如何转让大额定期存单、货币市场存单、可转让命令支付书等由银行业签发的、市场化的工具。
(3)筹集资本。银行业通过在证券市场上发行股票(普通股和优先股)和资本票据,可以筹集到稳定可靠的资本金,提高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
(4)银行业其他业务的拓展。银行可以利用自己广泛的业务网点、安全的先进设施开展代客户买卖除股票以外的有价证券及其保管业务,同时,也为证券交易提供清算等。
(二)可以考虑在现行的法律框架内搞试点,积累经验
我国的商业银行目前如何融入世界的主流趋势,搞全能经营呢?在现行的法律制度规定下,我国政府限制银行在境内从事股票和信托投资业务,但并没有对银行在境外从事证券业务和保险业务以及向非银行金融机构投资加以限制。可以考虑中资银行的海外分行去开展全能制银行业务。中资银行可以在国际业务中广泛参与证券市场活动,如投资外国债券和欧洲债券、国外发行金融债券,参加国际证券包销和银团贷款等;几十年来,海外分行在培养人才、参与国际金融市场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在境内银行不能参与混业经营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海外分行作为推行混业经营的先遣队,积累经验,占有世界金融市场份额。
(三)商业银行、证券业最终走向全能银行之路
随着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条件的成熟,我国应不失时机地推进全能经营制度。主要操作步骤是:
(1)加快银行体系改革。将所有国有商业银行改组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由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代表国家持股;全面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和风险控制自我约束机制。
(2)加快金融企业的上市,并通过资本市场推进上市银行之间及其与非上市银行之间的收购兼并。推动证券企业及保险企业上市,并推进上市证券企业之间及其与非上市证券企业间、上市保险企业之间及其与非上市保险企业间的兼并收购。全面提高上市和非上市金融企业的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
(3)逐步开放银行、证券、保险市场。首先,在国内开放那允许银行、证券、保险企业机构间相互兼并重组,逐步实现规模集中、业务多元化及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在金融企业资本规模扩大、效益与企业素质及竞争力提高的前提下,按WTO框架协议要求,有步骤地向外开放市场。
(4)加快金融法规体系建设,培养国际性金融人才。进一步完善及制定一系列新的符合混业经营要求及控制风险的金融法律法规,与国际惯例全面接轨,为全能经营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金融业全能化经营 Special Purpose Vehicle WTO 万能保险 不良债权 世界市场 中央政府债券 买方市场 二级市场 交易成本 优先股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