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效应在日常生活中常会发生,例如,一对夫妻因工作等因素而分居异地许久,再次相聚时就会有“久别如新婚”之感,这就是间竭效应的结果。又如一套服装久未穿着了,偶尔发现它被压在箱底,于是翻将出来重新穿上,会感到又十分时尚。生活当中,许多东西都遵循着这一规律,今天是富子,明天可能就是败子,接着可能是穷子,最后将成为苦子,然后又将变为富子……,就这样间歇地轮回变化着。时装的变化又何尚不是如此呢?一会儿时尚喇叭裤、一会儿时尚直筒裤、一会儿又时尚紧身裤……,今年时尚黑色,明年时尚白色,后年时尚黄色……过了些时日,原来时尚过的东西又会新潮起来。诸如此类的间歇效应还真不少。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间歇效应呢?其主要产生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是注意转移因素。人们的注意中心会随着新任务的出现而发生变化。原来是注意的中心会随着新任务的出现变成注意的背景。时尚的东西就是人们注意的中心东西,不时尚了也就被人们所忽视了,成了注意的背景,因此,被人们注意的东西往往容易成为时尚,不被注意的东西往往很难成为时尚。随着时间的变化,这种间歇效应也将发生。
二是心理的饱厌心理因素。人的心理犹如吃饭,吃饱了就不想再吃了,再吃的话就会生厌,那怕是再端上山珍海味也会摇头摆手。而人的心理也是这样,一旦需要满足了,就会想更高的需要,它不会老停留在原需要上,否则就会产生饱厌现象,产生遂反心理。时装不时髦了,就是这种饱厌心理造成的。过了一个阶段,穿的人少了,它又会渐渐地时髦起来。间歇效应就这样发生了。大家都记得的样板戏就是这样,当年红得狠,但唱多了,听多了,也就腻了,改革开放后,流行曲一下占了上峰,但听多了,唱多了,现在人们又开始对它腻了,所以有许多人又开始热衷于样板戏了。
三是人们有变新的心理。有句成语叫喜新厌旧,说的就是人们有喜欢变新的心理,对新异或变化的事物总会表现出一种趋向心理,而对原有的旧的东西会表现出一种厌弃的心理。过了若干时间后,旧的东西长时间未见又犹如新的,人们又会产生趋向的心理,就这样发生着间歇效应。
当然,注意的转移也好,饱厌心理也罢,变新心理也好,都是由于间歇因素造成的。因此,没有间歇因素,间歇效应就不可能产生。因此如要产生间歇效应,就必须有时间间歇。如果不想产生间歇效应,就要力图避免时间的间歇。在学校中,这种间歇效应有没有?也是有的。有的同学一会儿喜欢这个,一会喜欢那个,兴趣变化很快,常常产生“异见思迁”现象,没有一个相对稳定而中心的兴趣,这种间歇效应就有消极作用。因此,学校教师也应加以重视。
首先,学校教师在导学育人上不能有间歇效应的心理。现在是优秀教师的,不能认为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自然而然也会变成一般的教师,甚至是较差的教师。事实上,只要我们努力,意识到间歇效应的存在,我们就可以避免它,许多教师就是这样,不以优秀教师而自负,而是仍然踏踏实实、扎扎实实地开拓创新,所以他们能永葆青春,克服间歇效应现象。现在是较差的教师,也不要在等待间歇效应的发生,如果不努力,不“穷则思变”,那么,优秀教师永远也别想轮到。这就是说,间歇效应的发生也是有条件的,除了时间间歇因素外,还需要人们积极地努力,不屈的奋斗。
其次,学校教师要重视学生行为的间歇效应。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现在改好了,并非意味着真的改好了,随着时间流逝,许多坏行为又会卷土重来,这种反复性会经常发生。为了避免这种间歇效应的发生,学校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从小进行,不断强化,要抓反复,要反复抓,以致养成行为习惯。切不可浅尝辄止。否则,间歇效应必然会发生。
第三,学校教师要重视“复古”创新工作。间隙效应的魅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过去的好东西,现在重新挖掘,稍作包装、创新,又可以产生无穷的魅力。根据这一效应原理,对教师自己导学育人的“新”东西适时推出、艺术运用,如若再配之以审时度势,锐意开拓的创新转化的思绪,其创新智慧将可望蓬蓬勃勃。因此,学校教师千万不要随意丢弃自己导学育人的东西,不要认为它毫无创新之处,问题在于自己有否进行“复古”创新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