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俊怀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郑俊怀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郑俊怀出生于1950年9月,是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人,父亲早亡,一家全靠母亲做针线活维持生计,母亲的勤俭、坚忍和踏实给了他很深的影响。他发愤读书,197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呼和浩特市农业局工作。1976年12月,25岁的郑俊怀被提拔为呼市国营畜禽场副书记、副场长,1980年1月,他又出任呼市奶牛公司招待所所长。在招待所任职期间,郑俊怀灵机一动聘请了一个外地炸油条师傅,经营起吃油条喝鲜奶的生意,结果招待所门前天天排起长龙购买油条鲜奶,郑俊怀为招待所月赚2万,这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是个不小的奇迹。
郑俊怀经历编辑本段回目录
- 郑俊怀1950年9月出生。
- 1974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
- 1974年1月—1975年11月在呼和浩特市农林局政工科工作。
- 1975年12月—1979年12月任呼和浩特市国营畜禽场副书记、厂长。
- 1980年1月—1982年12月在呼和浩特市奶牛公司招待所工作。
- 1983年1月—1993年5月任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厂厂长。
- 1993.5—2004.12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兼CEO。
- 2004.12 因涉嫌挪用公款罪入狱,2005年12月31日被判刑6年。
- 2008年9月刑满释放(两次减刑)。
郑俊怀“聚人气”表现编辑本段回目录
郑俊怀,在伊利任职的20多年中,他率先在企业内部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在分配制度、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三方面进行改革,当年完成股份制改造,使企业效益连年翻番。
1993年组织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使原来固定资产40多万元、年利税不足5万元的呼市回民奶食品厂发展成为全国大型乳业集团。与股份制改组前相比,净资产总额增长了118倍,销售收入增长了79倍,利润和税金分别增长了69倍和135倍。
1996年伊利股票上市,成为全国乳品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伊利股票凭借良好的经营业绩,入选上海证券交易所“30”指数样板股;伊利的产品被选为百年奥运特许产品,为中国争得了荣誉。
“伊利股份”还连续五年被《中国证券报》和上海亚商咨询公司评选为“中证*亚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之一。伊利集团生产的具有清真特色的“伊利”牌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无菌奶等39类产品100多个品种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伊利雪糕、冰淇淋连续八年产销量居全国第一,伊利超高温灭菌奶连续三年产销量居全国第一,伊利奶粉、奶茶粉产销量居全国前三位。
伊利集团获中央电视台电视调查中心、人民日报市场信息中心在1998年颁发的“伊利牌雪糕/冰淇淋类商品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位”证书。
伊利集团走以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带动了周边地区2万多农户、10万余人脱贫致富,直接或间接为社会创造了近10万个就业岗位。
郑俊怀与牛根生编辑本段回目录
“千里马”遇“伯乐”,兄弟联手托起中国食品行业第一品牌
1980年1月,郑俊怀出任呼市奶牛公司招待所所长。在招待所任职期间,郑俊怀灵机一动聘请了一个外地炸油条师傅,经营起吃油条喝鲜奶的生意,结果招待所门前天天排起长龙购买油条鲜奶,郑俊怀为招待所月赚2万,这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是个不小的奇迹。
郑俊怀的经营能力得到了上级的看重。1983年1月,他被调到濒临倒闭的呼市回民奶食品厂任厂长,这就是伊利集团的前身。此时的奶食品厂一片凄凉,两间布满蜘蛛网的车间、一个狭小的门面和八十几个无精打采的工人,这一切反而激起他的雄心壮志,他决心将回民奶食品厂起死回生!
上任后,他先招收了一批有文化的青年进厂,然后进行全厂总动员。郑俊怀泪流满面地讲起自己的母亲在贫困中如何支撑一个家的故事,号召职工艰苦创业。郑俊怀演讲完毕,台下一个高大粗犷的年轻人带头鼓掌高声叫好!
这个鼓掌的年轻人叫牛根生,24岁,高中文化,身材魁梧,思维活跃,说话直爽而豪迈,他走到哪里,哪里就充满了笑声。郑俊怀一眼看出,这是个一呼百应的人才。当时,牛根生是洗瓶车间的一个洗瓶工。
郑俊怀了解到,牛根生同自己一样是个苦孩子,因为家里特别穷,兄弟姐妹又多,刚生下来便被父母以50元卖给了一个牛姓人家。养父期望通过抱养来栽根立后,所以给他取名“根生”。牛根生从小就跟随养父养牛。郑俊怀感到,这是一个可塑之才。
郑俊怀并没有马上提拔牛根生,而是刻意磨练他。牛根生见厂长对自己很信任,于是经常大胆地向郑俊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郑俊怀见他说得头头是道,很有见地,经常对他提出表扬,并采纳了他的一些建议。
接下来,郑俊怀在全市率先搞起了承包制,牛根生积极响应并承包一加工车间。牛根生带领一班年轻人打了一个翻身仗,当年就扭亏为盈。两年后,回民奶食品厂在呼市500多家食品行业中脱颖而出。
郑俊怀十分欣赏牛根生敢作敢为的“牛脾气”,他让牛根生一家搬到食品厂宿舍,两家住同一栋楼同一单元的上下楼,两人常常就企业的经营发展交流。
1990年,食品厂的利润达到了100万,郑俊怀告诫牛根生不要骄傲自满,要多学习现代企业管理,准备将来干大事业。在郑俊怀的影响下,牛根生系统地学习了企业管理理论,并在日后取得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而郑俊怀也在不断奋进,取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高级经济师职称。
回民奶食品厂的规模不断扩大,为了发展更多奶牛和建设冷库,郑俊怀争取到自治区原计委的100万扶持资金,再贷款300万,筹建冷库。不料,就在接近完工时,由于施工单位违章操作,冷库起火,望着巨额贷款修建的冷库被无情的大火吞噬,郑俊怀心痛至极。“我随火一块去了!”郑俊怀一头冲进火里欲同归于尽,牛根生眼疾手快将郑俊怀死死拉住。然而,情绪失控的郑俊怀还是拼命冲向火里,火光中牛根生急得大喊:“郑大哥,难道你忘记了你娘吗?你娘不是对你说越艰难越要坚持吗?”郑俊怀这才猛然惊醒。他鼻子一酸,紧紧握住牛根生的手,一句“好兄弟”后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面对贷款压力,牛根生与郑俊怀同舟共济,充分运用内蒙得天独厚的奶业优势,两年后将贷款全部还清。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1993年,郑俊怀率先在呼市对回民奶食品厂进行股份制改造,改名为国有控股的“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郑俊怀为公司总经理,牛根生被任命为公司副总经理之一,主管冰淇淋、雪糕生产。
牛根生领命后,带领一班极具创意的年轻人,经过精心策划,掀起了“伊利苦咖啡”冰淇淋风暴,广告从省市打到了中央电视台,其广告语“苦苦的追求,甜甜的享受”妇孺皆知。这一年,苦咖啡单品销售突破了3亿元!伊利的品牌开始在全国崭露头角。
1996年,牛根生和手下干将们策划“伊利雪糕进军亚特兰大奥运会”取得成功,伊利雪糕风靡全国。伊利公司的规模迅速扩大,郑俊怀非常欣慰,称牛根生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同年,伊利集团成立。郑俊怀成为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兼CEO,牛根生成为主管生产和销售的副董事长和副总。这一年,伊利集团成为全国乳品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此后的伊利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业绩一路飙升,至2004年时,“伊利”品牌价值以127.87亿元位居中国食品行业首位!
功高盖主?老总疑心逼走共同创业的好兄弟
然而,随着集团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郑俊怀和牛根生兄弟感情也渐渐出现了微妙变化。
牛根生为人十分仗义。 1996年,公司拨款18万元给他配备一辆桑塔纳轿车,但他却用这18万元买了一辆旧东风大客车、一辆华西中客车和两辆小货车,用来接送上下班员工和运输货物。此举赢得了员工们的一片赞扬。郑俊怀不知牛根生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是牛根生分管业务利润连年翻番,他也不便说什么。
郑俊怀为人友善谦逊,善于稳扎稳打;而牛根生像一头上足发条的猛牛,既能够冲锋在前,又能聚拢一批人才策划出独到的营销方案。牛根生作为副总分管了技术中心、调度、质管、基建、牛奶公司、供应公司、动力公司、销售公司、冷冻公司等十几个公司和部门,分管的员工占到了伊利员工的80%,郑俊怀感到了隐隐的不安,而牛根生一心工作对此浑然不觉。
1996年底,有位叫郝义的工人因癌症急需救治,公司组织捐款,牛根生率先捐了1万元。郑俊怀来捐款时,看见牛根生捐1万元,脸色很难看。他事后对别人说,他副总率先捐1万,我老总该捐多少啊?
有朋友善意提醒牛根生,不要抢了郑总的风头,牛根生这才注意到郑总对他的态度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以前郑总对他的建议总是点头说好,现在却总是说“考虑考虑”。从此,每当有媒体宣传报道公司时,牛根生自觉地躲到了幕后。但是,他对公司的业务最熟,媒体找到他,不喜约束的性格又让他滔滔不绝讲开了。
一次出差,郑俊怀出门招了一辆的士就去了机场,而后牛根生却被客户的“奔驰”送到机场,正好被郑俊怀看到,郑俊怀脸色便阴沉下来,牛根生也十分尴尬。事后才了解到,客户准备了两辆“奔驰”,哪知郑俊怀早早打的走了,不明就里的牛根生于是坐着“奔驰”到了机场。虽说是误会,但郑俊怀已经感到,牛根生已经同他平起平坐了,并且有时风头压过了自己。
郑俊怀是伊利集团的创始人,没人能与其权威相比,然而,当牛根生等一批精英成长起来时,郑俊怀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对于牛根生这样可与之比肩的人物。他开始注意强化自己的绝对权威,凡是不听命令自作主张的,一律免职或辞退,从1996年开始,被他免职或辞退的公司高管达十几个人。董事会也基本上成为他的一言堂。
牛根生感到很压抑,一方面要抓好生产和销售,一方面要小心翼翼维护郑总的权威。1998年初,为消除误解,牛根生找到郑俊怀,向他诚恳地汇报了自己的想法。郑俊怀显得很宽厚,以兄长的身份对他说道:“你呀,就是太冲,喜欢把功劳记在自己账上,只提过五关斩六将,不提走麦城!以后注意就行了!”
牛根生以为和大哥消除了误会,就全身心投入了工作。但是,1998年的运作资金却迟迟不到位,他多次催促财务,财务则回答要郑总批,找郑总却常常不在。到后来,牛根生批几十元的经费也报销不了,他只好拿出自己上年工资奖金108万元垫付生产经营。
1998年5月,集团公司在郑州召开会议,定夺是否扩大冷冻生产,牛根生在会上忍不住说:“这届领导班子干不了大事!”一语惊四座,郑俊怀脸色一沉,拂袖而去。
牛根生知道自己又闯了祸,一个高管提醒他:“前段时间郑总住了几天院,你不但不去看他,今天还顶撞他,你究竟要干什么啊?”牛根生一听傻了,郑总住院他确实不知,他如果知道郑总住院焉有不去看之理?他觉得自己有口难辩了,资金不到位,任务完不成,这不是逼着自己辞职吗?
牛根生心情沉重找到郑俊怀说:“郑总,咱们俩在一起十多年,你是我的老领导、老大哥,你现在有这个意思,那么我给你写个辞职报告,你给我一个好的归宿就行了!”郑俊怀未置可否。牛根生失望而去,随即给郑俊怀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辞职信,但是郑俊怀仍旧没有表态,牛根生又交上一封辞职信,郑俊怀几天之后对牛根生说道:“怎么会呢?我没这个意思啊!”然而牛根生的业务仍然没有经费保障。
万般无奈,牛根生想找个退路,交出原来的工作,去创办一个海鲜大排档,然而,郑俊怀明确提出,既不准牛根生办,也不准伊利人投资,彻底断了他的退路。牛根生明白了,在伊利公司已没有了他的落脚之地!
1998年11月,公司召开董事会,牛根生正式提出辞职,他依然很冲:“我干得没毛病,我什么理由也没有,唯一一点是我猜着了老总需要我这样做,‘君叫臣死,臣焉能不死’。” 郑俊怀愤怒地站起来说:“这根本不是事实,三次辞职报告都是你自己拿出来的!”这时一旁的两个副董事长捅了捅牛根生:“你也许误解了老总吧!”牛根生想了想说道:“我考虑问题欠佳,那我就把辞职报告收回来吧!”当牛根生起身想去拿回辞职书时,郑俊怀没有给他,而是挥了挥手,让他离开会场。牛根生离开会场后,郑俊怀痛苦地哭了,一边哭一边向董事们陈述牛根生如何怠慢生产影响工作,一个半小时后董事会表决,同意牛根生辞去副总职务,但并没有立即对外宣布。
一名高管奉命找到牛根生谈话:“你得离开呼和浩特两年,公司安排你到北京大学学习,还有,你回来后不要再搞食品行业了!”无奈的牛根生,只好一个人怆然离开打拼了16年的伊利集团,离开了呼和浩特。伊利员工事后知道消息,一片震惊和哗然!
眼看山河尽失,乳业巨头铤而走险锒铛入狱
牛根生离开“伊利”后,他手下的几十名得力干将大部分被“清洗”。1998年底,牛根生来到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读书,他一边总结自己16年的经验和教训,一边听著名教授讲学,默默充电,一个从头再来的计划渐渐成熟于胸。
1999年,一帮被郑俊怀“清洗”的弟兄到北大找到牛根生诉说苦衷。牛根生知道大伙的心思,说道:“咱们注册一家公司,从头再来吧!”十几个弟兄的手紧紧握到了一起。
1999年3月29 日,伊利董事会正式宣布牛根生辞去副董事长和副总职务的消息。牛根生也从北大回到了呼和浩特,但是因为牛根生提前回到呼市,郑俊怀不给牛根生报销1万多元的北大学习费用,牛根生感到了彻骨的心寒。牛根生回到呼市后,十几个旧部聚集到牛根生身边,他们一共筹集了100万资金,注册了一家乳业公司,取名“蒙牛”。当郑俊怀听到牛根生等人注册蒙牛公司时笑了:“可笑,100万干得了什么事?”但是,令郑俊怀没有想到的是,牛根生的公司一成立,伊利公司的生产、销售、技术人员纷纷过去投奔牛根生,几个月间竟然有300多人,他们宁愿放弃优厚的待遇而愿意跟着牛根生重新创业!
这一下郑俊怀慌了,自己放弃的牛根生是一条龙啊!果不出郑俊怀所料,“蒙牛”弟兄憋足了气,牛根生指挥若定,“蒙牛”乳业在国内从无到有奇迹般地迅速崛起。“蒙牛”和“伊利” 同在呼市,狭路相逢、短兵相接。“伊利”开始对“蒙牛”进行抵制,要求经销“伊利”的经销商绝对不能经销“蒙牛”,否则取消经销权,然而,“蒙牛”自己的经销网迅速建立起来。1999年5月1日,一夜之间,呼市48块蒙牛广告宣传牌被人砸烂,暴行遭到了媒体的一致谴责,但牛根生非常冷静,保持着极大的克制。“蒙牛”的忍让和克制竟然使人气和销量大涨。
“蒙牛”迅速崛起,并且,蒙牛是民营企业,经营灵活,而伊利是国有控股企业,很多经营上的决策并不那么灵活,这一切使郑俊怀感到了巨大的压力。这一年郑俊怀49岁了,他越发感到对“伊利”全面掌控对他很重要。虽然在经营管理上他是绝对权威,但是,“伊利”毕竟是国有控股的集团公司,只有控制上市股才能全面控制伊利公司,即使将来退休,他也可以通过控股掌控公司。1999年5月,持有“伊利”总股本的2.68%的“伊利”股份第二大股东呼和浩特立鑫实业开发公司准备转让股份,郑俊怀明白,收购立鑫公司的股票就等于成为伊利的第二大股东。然而收购资金尚缺1500万,钱从何出?郑俊怀联合几个心腹,绕过公司董事会秘密成立了“华世商贸公司”,专门用来收购立鑫公司股票。
尔后,郑俊怀指使呼市八拜奶牛场场长郭顺喜以奶牛场的名义向银行贷款1500万元,供“华世商贸”购买股票。2000年12月,“华世商贸”又以“伊利”股份作为抵押,从建设银行呼市新城西街支行贷款1500万元,归还给八拜奶牛场。而“华世商贸”的股东就是郑俊怀和几个高管的直系亲属的名字。
郑俊怀的“华世商贸” 完成股票收购后,正想缓口气,发现气势如虹的“蒙牛”在2002年已经跻身中国乳业前四强。郑俊怀没想到,只经过三年时间,另起炉灶的牛根生就与他平起平坐,而且,大有超越他的趋势。2003年4月,“蒙牛”牛奶被确定为“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其气势如贯长虹。
为做大“伊利”同“蒙牛”竞争,2004年5月26日,郑俊怀在董事会上提出12个投资项目,总投资额达12.9亿元的宏伟计划,但是遭到独立董事俞伯伟等的强烈质疑,要求聘请一家审计公司对集团公司资金流动与国债买卖交易以及华世商贸公司等进行专题审计。这触到了郑俊怀的痛处和软肋,他召集董事会以强权罢免这些敢和他顶撞的董事。然而这次郑俊怀的绝对权威遇到了更大的权威,6月26日,中国证监会内蒙古监管局核查小组进驻伊利集团进行调查。
2004年12月17日,呼市政府通知伊利集团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开会。呼市主要领导和自治区检察院领导到场,宣布了以涉嫌挪用公款罪对郑俊怀以及杨桂琴等四名高管刑事拘留。2005年1月5日,郑俊怀被正式逮捕。
郑俊怀复出[2]编辑本段回目录
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出了整整四年的乳业大佬,前伊利集团董事长郑俊怀,在乳业和金融危机的寒冬,却悄然复出在乳都呼和浩特。
据本报记者从内蒙古方面得到的可靠消息称,涉嫌挪用公司巨额资金的郑俊怀在2005年末被判刑6年之后,已于2008年8月前后提前出狱,并于目前在呼和浩特引来40亿元的投资,准备在乳业再造一个帝国。
乳业大佬悄然复出
在2004年12月的那个寒冬,伊利的股票被上千万的卖单封死在跌停板上之后,其紧急停牌让郑俊怀等五名伊利高管被刑拘一事大白天下,这家中国最大的乳品企业也陷入了空前危机。
随后,郑俊怀等高管挪用公司巨额资金的问题进入深入调查,一度执掌伊利22年的郑俊怀在2005年的最后一天,以挪用公款罪被判获刑6年。追随郑俊怀成长起来的潘刚执掌伊利,并带领伊利走出了危机,成为奥运会的赞助商,乳业大佬的地位日渐趋稳。
就在此次三聚氰胺给乳业带来一场灾难的时候,郑俊怀悄然出狱了。本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宣传部一位人士处了解到,她在9月初的时候,就已经听说郑俊怀出狱的消息,但其一直没有在公众场合露面。至于是属于假释还是其他原因,仓促之间本报暂未能求证到。但出狱后的郑俊怀并没有闲着。58岁的郑俊怀内心里仍然有着创业的梦想。
“在很小的范围内,一度传闻郑俊怀会重新执掌伊利,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内蒙古一家乳业集团的高管对记者透露说,郑俊怀选择了自己重新创业。
据该人士透露,出狱后的郑俊怀在呼和浩特注册了一家名为内蒙古蒙亿莎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注册资本不详,同时业务也开展地也非常低调。
三聚氰胺事件让这个在乳业摸爬滚打了多年的“教父”级人物显然产生了新的想法,那就是重新缔造一个乳业帝国,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记者从内蒙古一位消息人士处了解到,郑俊怀通过融资渠道,以引来40亿资本,欲建设一个更具规模的乳业企业,从三聚氰胺事件的阴影走出来。
“王者归来”能否重振乳业?
“众望所归,王者归来。”一位乳业观察人士在听到郑俊怀的40亿投资计划时,做出了这样的评价。该人士表示,凭着郑俊怀用22年将伊利从一个小厂发展为庞大的乳品企业,以及他作为工商管理硕士的丰富积累,对于内蒙古乳业的发展必将产生新的推动力。
至于郑俊怀引资40亿,资本从哪里来,如何构成的,记者无法求证到具体细节。但上述乳业集团高管表示,凭着郑俊怀这三个字的品牌效应,吸引40亿的投资应该没有问题,而且其多年的积淀,也为他融资提供了良好的人脉关系和社会资源。由此,郑俊怀选择的时机是这场空前的危机之后,但恶果已经显现。
据蒙牛乳业(02319.HK)12月23日公告,公司董事会初步估计截至2008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公司可能会有约9亿元的亏损。主要原因是三聚氰胺事件对公司业绩表现造成了不利影响,特别是销量下跌和撇销若干存货,以及在处理原奶和促销产品宣传活动时产生了额外成本。
同时,之前本报报道出的牛根生“万言求助书”也显现出,要拯救这场危机是多么的艰难。由此,上述观察人士指出,郑俊怀对于产品的推广和品牌的打造应该是轻车熟路,关键在于如何控制好生产链条以及如何度过这场危机。
就此,上述乳业集团高管表示,牛根生、潘刚、郑俊怀三人同出一门,但性格迥异。从此次危机的反映就可以看出,牛根生未免有些“聪明反被聪明误”,而潘刚显然更是沉稳,伊利的危机公关已然成为经典案例。郑俊怀作为乳业“教父”,虽然一度也深陷危机,但这些多有体制上的弊病,因此,如果郑俊怀真的能够以 40亿资本打造乳业帝国,必将使内蒙古乳业成为三足鼎立,中国的乳业格局也将就此改变。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郑俊怀 CEO 《中国证券报》 上市公司 上海证券交易所 东风 中国证监会 中央电视台 产品 企业 企业管理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