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正元宝 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 五代十国时期,前蜀高祖王建,通正元年(公元916年)铸。钱文及体制均仿开元钱,然制作粗率。背有星、月纹。[阅读全文]
摘要:永平元宝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五代十国时期,前蜀高祖王建,永平年间(公元911~915)铸造。版式为小平钱,有大样[早期]、小样[晚期]之分,铸工不精,面文粗糙, 钱文“永平元宝”隶书,旋读;然“[阅读全文]
摘要:永隆通宝大铜钱、大铁钱:十国闽王曦永隆年间(公元939 ——943 年)铸。背穿上有闽字,穿下仰月,穿右有星,也有穿上有星者。[阅读全文]
摘要:周元通宝目录[隐藏] 历史背景 钱币形制 历史传说 现存状况 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位帝王敢于毁佛铸钱,这在中国钱币史和宗教发展史上都产生过深远而重大的影响。他们是唐武宗李炎和五代十国时的后周世宗柴荣。[阅读全文]
摘要:汉元通宝 汉元通宝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中国最早的国号通宝钱。 五代后汉隐帝,刘承祐元年(公元947-950年)铸行。制作精良,边廓完好,钱文四字隶书直读,形制面文制式均仿造“开元通宝”,钱背多有[阅读全文]
摘要:天福元宝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五代十国时期杨吴天祐三年,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十月,徐知诰称帝金陵,建元升元,改国号为齐。三年后恢复李姓,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天福元宝”是后晋天福三[阅读全文]
摘要:天成元宝 “天成元宝”的天成为五代时期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年号。天成年间(926-929年)明宗废铝锡铸造的劣等钱币,所铸成“天成元宝”。这种钱在制作上精整,文字十分清晰,钱径约2.3厘米,重3.4克左右[阅读全文]
摘要:蚁鼻钱 蚁鼻钱是楚国的铜币,是贝币的高级形态,因其形状及上面的刻文形如“鬼脸”,又称“鬼脸钱”。“蚁鼻钱”上的刻文有数种,有释作“坐”、“●”、“金”、“●朱”又有释为“各六朱”的郢爰。 我国不[阅读全文]
摘要:环钱 环钱是由纺织工具纺轮演化的货币,也有人认为是从玉环、石环等装饰品或刀币的环部演化而来的。其形圆而中间有孔,便于携带,亦便于计数,且不易折损,因而最终成为我国方孔圆钱的直接祖先。战国时期除楚国外[阅读全文]
摘要:小方足布 小方足布是战国时期流通较广和流传至今也较多的一种布币,其特点是平首平肩方足方裆,体小而薄,钱文较工整,内容多纪地名。 “安阳”小方足布:“安阳”,地名,赵邑,在今河南安阳。 “宅阳”小方足[阅读全文]
摘要:三孔布及圆足布 三孔布的首部及两足均有一孔,故名之为三孔布或三窍布。这种布币是战国末期秦铸行的货币,形制特殊,传世极少。币面有纪地文字,背面则有纪重文,如:两、朱(后作铢)等。 “南行唐”(或释“鲁[阅读全文]
摘要:平首布币 空首布进一步轻型化和小型化发展,成为首部平直不空,裆部加深的平首布。在其演变过程中,又可分为尖足、方足、园足等。体形亦由大向小发展。 各种形状的平首布分别介绍如下: 尖足布 “晋易[阅读全文]
摘要:空首布币 布币是春秋时期除齐,楚以外普遍使用的货币。早期的布币形体较大而无文字,以后多铸有纪数、纪地、纪干支、纪币或币值的文字。 春秋时期空首布币有: 空首耸肩尖足大布 空首无文布 平肩[阅读全文]
摘要:隆庆通宝 [编辑本段]简介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明朝穆宗朱载垕,隆庆4年(公元1570)铸造。小平,光背,文字端正,铜质厚重,铸工精美。存世量不大,较一般明朝钱币为少。 [编辑本段]相关介绍[阅读全文]
摘要:嘉靖通宝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明朝世宗朱厚熜,嘉靖年间铸造。“嘉靖通宝”是方孔圆钱,直径57.8厘米,穿径10.24厘米,有内外廓,外廓宽3.5厘米,厚3.7厘米,内廓宽窄不等,在3.4至2.4厘[阅读全文]
摘要: 宣德通宝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明朝宣宗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铸造,版式为小平钱。铸量少于永乐通宝,版别统一,几乎每一枚都是精工制作,未见质量低劣者。如今存世量已不多。“德”字偶有省去一横的[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