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漆琪生 漆琪生(1904~1986) 原名相衡,号伯勋,四川江津人。1923年夏,中学毕业后,东渡日本留学。1928年春进京都帝国大学经济学部,受教于日本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学习和研究马克[阅读全文]
摘要:冯兰瑞:坚持真理的女经济学家 冯兰瑞是一位一生坚持真理的革命家、当代著名的女经济学家。当记者经过2000年4月、7月两次到这位当代著名的女经济学家家中采访,真正了解冯兰瑞一生的传奇经历之后,更是由衷地[阅读全文]
摘要:刘方棫:在求索中创新的经济学家 刘方棫教授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著名经济学家,我国消费经济学和生产力经济学的主要倡导者和创始人之一,国内消费经济学研究方向第一位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主[阅读全文]
摘要:樊弘:开国大典上的经济学家 樊弘(1900—1988年),号止平,北大一级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他于1900年7月15日生于四川省江津县。192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学系。1924—19[阅读全文]
摘要:经济学家骆耕漠骆耕漠(1908—2008年9月12日) 中国经济学家。曾用名李名政,浙江临安人。1927年参加北伐军,1934—1937年在上海为进步报刊撰写经济论文,揭露国民党政府统治下城乡经济两极分[阅读全文]
摘要:刘诗白 刘诗白教授,1925年出生于重庆市。194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1946年至1950在四川大学经济系任助教,1951年—1978年在成华大学(1952年改组为四川财经学院,1985年更名为[阅读全文]
摘要:叶世昌:简论20世纪中国纸币理论的演变 叶世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29年生,浙江台州人。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银行学系,留校任教。1952年院系调整至上海财经学院。1972年调入[阅读全文]
摘要:陶大镛,男,1918年出生于上海。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经济系。1942-1946年先后担任中山大学讲师、广西大学和交[阅读全文]
摘要:最早说“商品经济万古长青”的卓炯 卓炯是我国最早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学者,他为这一探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卓炯(1908-1987),湖南省慈利县人,曾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阅读全文]
摘要:[阅读全文]
摘要:马寅初(1882—1982),汉族,1882年6月24日出生在浙江省浙江嵊县浦口镇。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1901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选学矿冶专业。[阅读全文]
摘要:《国际融资租赁公约》(UNIDROIT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Leasing) 《国际融资租赁公约》(UNIDROIT Convention on[阅读全文]
摘要:租值消散(dissipation of rent)或租值耗散理论(The Theory of Rent Dissipation)在国内译作“租值耗散”,又称“租耗”。 租值消散理论概述 租值消散理论[阅读全文]
摘要:白条财政:提案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施瓦辛格在首府萨克拉门托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 2009年6月24日,加州审计长江俊辉(John Chiang)用行动实践他的财政拯救方案。他宣布,如果施瓦[阅读全文]
摘要: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主要在于不是依靠权力影响力(如上级的发号施令),而是依赖于员工的心理过程,依赖于每个员工内心深处激发的主动性、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因此具有明显的内在驱动性。不过,只有当企业规范转化为员[阅读全文]
摘要:战略5P模型 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教授明茨伯格(H.Mintzberg)对企业战略指出,人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赋予企业战略不同的内涵,说明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接受多样化[阅读全文]
摘要:从企业与员工的关系角度来看,利益相反系指就一项行为站在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相反的立场上。多数情况下,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并不冲突,公司充分地考虑个人利益的同时也会促进公司整体利益的增长;但当个人感觉到利益剥[阅读全文]
摘要:期权腐败 摘要: “期权腐败”是在反腐力度不断加大形势下变换出来的新对策。即领导干部在位时,利用手中权力,以各种手段为他人谋取利益;“回报”并不立竿见影,而是根据私下“协议”待其退休或离职后才以各种形式[阅读全文]
摘要:利他主义 法语“利他主义”(“altruisme”)一词,由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1830—1842年间首先用来表示对他人福利的献身精神,尤其是作为一种行为的准则。它和善行、无私等[阅读全文]
摘要:政府经济学的定义 什么是政府?政府必须做什么?以及政府应该怎样做?这是现代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政府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一个具体的行为机构。政府通过提供充分而必要的公共物品来维持社会生活的[阅读全文]